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健康提示

夏季容易中暑,正确的防暑措施: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遮阳防护,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以防晒伤。同时,应及时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2023年8月1—7日是

第32个世界母乳喂养周

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助力职场家庭促进母乳喂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关键事实

NO.1

【准则1的关键事实】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正常情况下,纯母乳喂养能满足6月龄内婴儿所需要的全部能量、营养素和水。母乳喂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家庭、社区和工作单位的积极支持。

1. 母乳是最适合婴儿消化、代谢能力,能满足婴儿全面营养需求的天然食物。

2. 母乳喂养能确保婴儿体格健康生长。

3. 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脑神经功能和认知发展。

4.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婴情感交流,促进婴儿行为发展和心理健康。

5. 母乳喂养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平衡发展,增加抗感染能力,降低过敏风险。

6. 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婴儿远期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7. 母乳喂养有助于母亲近期和远期健康。

NO.2

【准则2的关键事实】

生后1小时内开奶,重视尽早吸吮。

初乳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婴儿肠道成熟和功能发展,并提供免疫保护。生后1小时内让新生儿开始吸吮乳头和乳晕是关键;精神鼓励、专业指导、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等均能帮助成功母乳喂养。婴儿出生时有一定的能量储存,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时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1.生后1小时内即开始母婴肌肤接触可明显提高1-4月龄婴儿的母乳喂养率。

2. 新生儿出生10-30分钟后即具备觅食和吸吮能力,生后30分钟至1小时以前的吸吮有利于建立早期母乳喂养。

3. 早吸吮和早接触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风险。

4. 初乳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免疫物质,对新生儿免疫系统和肠道功能发展和成熟,尤为重要。

5. 母乳喂养是婴儿尽早建立健康肠道微生态的重要因素。

6. 哺乳和泌乳与母亲神经心理活动之间存在双向良性互动。

NO.3

【准则3的关键事实】

回应式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随着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母乳喂养将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应及时识别婴儿饥饿及饱腹信号,哭闹是婴儿饥饿的最晚信号。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不强求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内。2-4周的婴儿基本建立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2月龄后,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相应延长,特别在夜间。

1. 母乳的分泌量会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需求适应性增加。

2. 新生儿出生时已具备良好的觅食能力和饥饿感知,并通过身体活动、表情、哭闹等行为表达饥饿。

3. 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明显增加。

4. 回应式喂养可兼顾足量摄乳,促进建立摄乳、活动和睡眠节律。

NO.4

【准则4的关键事实】

适当补充维生素D,母乳喂养无需补钙。

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维生素D的需求,但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

1. 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单纯依靠母乳不能满足婴儿维生素D的需要。

2. 婴儿出生时,体内有少量源于母体的维生素D储备。

3. 婴儿皮肤具有通过紫外线照射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但婴儿接触日光机会有限。

4. 纯母乳喂养婴儿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μg,可维持较好血清25(OH)D水平,不出现临床维生素D缺乏表现。

5. 母乳中的钙可以完全满足婴儿钙的适宜摄入量。

6. 母乳维生素K含量很低,不能满足婴儿需求,出生时补充维生素K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NO.5

【准则5的关键事实】

一旦有任何动摇母乳喂养的想法和举动,都必须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并由他们帮助做出决定。

绝大多数母亲都能纯母乳喂养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难时需要医生和专业人员的支持。除医生明确提出建议外,别放弃母乳喂养。相对于纯母乳喂养,给6月龄内婴儿任何其他食物喂养,都会有不利影响。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媲美,只能作为母乳喂养失败后的无奈选择,或母乳不足时的补充。不要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和普通儿童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

1. 在重视母乳喂养并给予母亲全面支持和帮助的条件下,绝大部分婴儿都能得到成功的纯母乳喂养。

2. 母婴双方由于代谢异常、疾病或药物治疗等造成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具有较强专业复杂性,需要专业技术背景才能做出判断。

3. 婴儿配方食品的不良促销行为会干扰和阻碍母乳喂养的顺利实施。

4. 尽管代乳品不断在配方和工艺上改造,但是仍无法与母乳媲美。

5. 相对于普通食品喂养,婴儿配方食品是不能获得足量母乳喂养时的可选择补充。

NO.6

【准则6的关键事实】

定期监测婴儿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选用国家卫生标准《5岁以下儿童生长状况判定》(WS/T 423-2013)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6月龄内婴儿应每月测一次身长、体重、头围,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这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1.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体格指标与婴儿体格生长、智力发育水平有较强关联,是反映营养状况的全面指标。

2. 体格生长指标是婴儿发展指标中最易获得且最灵敏的观察指标。

3. 追求过快生长,会增加远期健康风险。

4. WHO《儿童生长标准》适用于各个国家。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6准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福建疾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一审:陈素玲、杨晨声

二审:黄新珠

三审:黄守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