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亡之源莫过于秦始皇拔苗助长,短时间内修长城建阿房、征南牧北、统文通甬、东求仙又西置骊山墓,光上万兵马俑的工程就要十几万人忙上几年才行。简单的说就是民间壮丁减少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生产力下降秦税收下降,但为了支持各个大项目,秦政府又只能征收大量物资,民众困苦,这就是天下苦秦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始皇之所以这么激进,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小时候在异国他乡颠沛流离,后来回家登基,可是登基后又要面对外戚,权相,假太监,楚系的掣肘,使得他喜欢上了法家里的鹰派,例如韩非子,韩非子的理论里这样掣肘他的东西都是不容许出现的。嬴政经过多年的努力,把这些掣肘他的东西都赶出朝堂,这使得整个高层都变成了法家鹰派,不会妥协,导致他统一后也这么激进,最后在他死后,天下分崩离析。刘邦证明了适当妥协才是对的,汉朝就是因为妥协才有了三四代的时间来让全国文化认同统一,才有了汉族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嬴政行的是法家里的激进的理论,比较暴力,虽然乱世仁义没用,但是治理国家,仁义是必不可缺少的,儒皮法骨,皮和骨是一体的,谁也不能缺少。曾经楚系和吕不韦都有在改造秦国,让秦国的虎狼之师变成仁义之师,方便统一的时候让六国百姓认同,可是随着嬴政把这样派系赶出去后,秦国又变回了虎狼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属于是把六国人都得罪光了,六国贵族因为秦统一失去地位,是恨死秦国了。秦国对百姓的管理方式是军功爵制给上升通道但要求履行高度的义务贡献,而六国百姓大多并未参与秦军统一战争,很少得到军功爵制的利益,却要履行和秦人一样的高义务,自然也是恨死秦国了。天下七分之六的人都恨它,不亡才怪了。所以汉朝初期制度就吸取教训,郡国并行和功臣封侯制度缓和与贵族阶级的矛盾,轻徭薄赋无为而治缓和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朝灭亡不止一个暴政,有多个方面的原因,比如六国残党不仅没被灭,甚至不少当官的,比如项羽之类的,这些人活得好好的甚至还能围观秦始皇出巡,秦朝吞并六国后并没有掌控六国的制度,靠着以前军国主义这套并不能有效治理国家,对地方的掌控不够,而且没有足够的人才治理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鞅变法后的秦制就是愚民弱民,在战时这套体制可以随着国家扩张将矛盾转移到外部,统一后还沿用高压残酷的政策盘剥百姓,更别说统治者还大兴土木。你不把农民的命当命,把他们压迫得活不下去,那起义不就是迟早的事。陈胜吴广起义,与其说是一呼百应,不如说是顺应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奋六世之余烈,这么多代人的努力才打下这片基业,结果二世就败光了。如果是这其中没有暴政的因素,那是不可能的。关于秦的灭亡历朝历代都说过无数次,但毫无疑问的嬴政,胡亥,赵高,李斯四人要负主要责任,因为他们这四个人就是秦朝15年间中央权力的主要掌握者,秦朝的覆灭,他们这四个人“功不可没”。秦国高强度高压的极端政策,让民众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没有希望的生活当中,偏偏统一后各种大项目上线,又各种劳民伤财,让平民在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下挣扎的活着。此时对于这些苦不堪言的民众来说,跟随起义军,旧贵族,当地豪强士族,只要能让秦亡,跟随谁都无所谓,只要能灭掉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