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的言论:“小酌怡情,大饮才伤身”、“少量饮酒有助于身体健康”、“少喝点对血管好”等等。于是,很多人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产生一个观点,那就是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没坏处,反而还有助于血液循环。

那么,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吗?关于酒精对身体的影响,不妨从这3个方面来加以了解,或许有助于您对酒类和酒量的把控。

1.酒精的代谢机制

酒精即乙醇,是常见的有机物种类之一。酒精在进入人体之后,大约有10%在胃部被吸收进入血管,其它则在小肠被吸入血管。进入血液后的酒精会随着循环抵达肝脏部位,正常肝脏会承担90%以上的酒精代谢工作,剩余的小部分酒精则会由尿液和呼吸排出。

进入肝脏后,酒精分别在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和乙酸,变成乙酸之后,再经由氧化过程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然后排出体外。至此,酒精在人体的代谢才算是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乙醇脱氢酶的人群无法将乙醇转变为乙醛,乙醇大多要通过呼吸和排尿排出,进程缓慢,表现为喝酒后脸色发白;缺乏乙醛脱氢酶则意味着乙醛无法及时转变为乙酸,继而对身体血管产生刺激,从而诱发脸红状况。

总体说来,不论是喝酒后脸色发白还是发红,都是不能饮酒的表现,这两类人群都不能借着“适度饮酒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幌子去喝酒。

2.红酒、药酒未必有助于身体健康

不少人会想,既然度数较高的白酒对身体不好,那适量喝一些药酒和果酒,应该没什么问题吧。红酒也好、药酒也好,其中的确含有酚化物、鞣酸以及各种维生素,部分药酒还加入了丰富的中药材,显得营养物质更为充分,确实会给人一种喝了之后有助于健康的感觉。

但请注意,营养成分再充足,也得有一定量的摄入才能发挥效果,红酒和药酒要想起到舒张血管、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就意味着饮用量要增大,也就代表着酒精摄入也会同时增多。那么,这个时候到底是对血管的保护更明显,还是对肝脏的损伤更严重,恐怕就不好说了。

所以,红酒和药酒的确营养丰富,但也不要顾此失彼。

3.滴酒不沾是最好的选择

早在2012年,世卫组织就已经将酒精定义为“一类致癌物”,这也就意味着有明确证据显示酒精能够致癌,并且其不具有所谓的“安全剂量”,说得通俗些,就是喝多少都会致癌。

从这个角度出发,滴酒不沾便是最好的选择,但在酒文化异常丰富的当代,缺少酒似乎也缺少了一些乐趣,人际交往也会缺少一个润滑剂,所以少喝一点,把危害降到最低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

【本图文由“本草世界”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棉花,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