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生育率下降和老年人比重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整个社会所关心的话题。老年客群的增加和养老需求的增长对于整个财富管理行业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理财师有必要了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构建养老思维来解决实际养老中所面临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老龄化社会会面临哪些挑战,当然,养老的需求往往也是从挑战中应运而生的,我们可以保持关注。

老年人口的供养压力不断加大

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标准,65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我们就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达到14%就是深度老龄化了,根据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8.7%,达到2.6亿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3.5%,由此可见我国马上就要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了。同时,通过下图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出生率反而在逐年下降,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对于老年人口的供养压力在不断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

《中国养老服务蓝皮书(2012—2021)》

带病生存的年限持续增长

由下图可以看到,从1990年到2019年,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是不断增长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带病生存的年限也是随之增加的,从90年的7.7年涨到19年的9.2年。也就是说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普遍越来越长寿了,可是人们带病生存的年限也是在增长的,因此可以预见人们的养老照护需求也就会不断的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WHO(2020)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持续

不光是整个社会的人口结构在发生变化,小到每个家庭的结构也在变化,家庭小型化给养老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通过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家庭人口数量在迅速下降,我们传统的养老方式更多的是靠儿女和家人来提供照护,可是随着家庭人口数量的减少,老人完全依靠家人来提供照护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思维往往会决定我们的行为,理念认知非常重要。在了解了“长寿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之后,我们来从思维层面看一下,如何未雨绸缪,构建养老思维

明确养老规划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养老的目标需求也是大致如此的,首先我们要老有所养,也就是在老年以后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状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第二个老有所医,在我国整体社会环境还是非常安全的,那针对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健康受到冲击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得到医疗和救治。在解决了生存和安全之后,老年人也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交往,人的健康是分为很多层次的,不仅是身体的健康,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愉悦,而且二者往往是交互的。再往更高的层次,老年人也是需要通过老有所用去得到他人的尊重,甚至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当然要实现以上这些养老目标并不那么简单,老年人需要同时具备良好的内在能力和稳定而良好的外部环境。养老规划不单单只是一个财务目标,而是围绕着养老的各类需求而去确定的整体规划方案,作为理财师一方面可以帮助客户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升应对疾病的内在能力,当然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为客户做好养老规划,通过各类财务目标的实现给客户建立良好的养老外部环境。

明确养老财务规划的逻辑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养老规划之前我们先要明确其逻辑思路,看上面这个模型,在60岁退休前正常来讲人的收入会大于支出,当然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收支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但是在退休之后呢,往往人的收入很有一个断崖式的下降,尤其是在退休前收入较高的人群,但是退休后随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就医的增多,支出很可能不减反增。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要看退休前积累的部分能否覆盖退休后的支出缺口,做好养老规划也就是未雨绸缪,事先做好这个缺口的防范工作。

做好养老服务的事前筹谋

养老并不仅仅是一个资金上的事情,如果在有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可以在做好客户养老规划的同时也为客户充分考虑养老服务的相关安排,把二者有机的相结合,比如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移动能力需求、学习成长需求、社会关系需求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升理财经理的专业性以及客户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