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经贸》记者 李晓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经贸》:您认为数字经济在推进氢能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并且企业应该如何发挥其主体作用推动科技创新?

林立邦:首先,数字经济为氢能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创新驱动,为实现生产运营方面的提质增效提供支持。数字化本质上也是更高级的信息化,可以将企业的业务能力进行外化,并且可以实现对外输出。例如,考克利尔竞立利用Cockpit大数据云智慧平台,B/S结构服务器,实现了运行状态可视化,远程故障分析诊断,提前故障预警,运行性能优化,便捷地提供专业的远程服务,提升用户管理地系统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我们能够实现对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等环节的精细管理和优化。比如在计算机上进行设备的设计和测试,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制氢设备生产时的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预测分析,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和优化设备运行参数,大大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同时,数字经济还推动了氢能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创新,例如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更智能化、高效化的制氢系统。我们计划在实验室安装VR智能系统,让客户对我们公司产品的运行状态、制氢流程能够有更加生动,实现生产端与用户端的匹配。

数字经济为氢能发展提供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机会,促进氢能产业链的协同创新,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和协同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我们作为企业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参与标准制定和政策制定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方式,发挥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已开始将数字化技术引入氢能产业。比如去年上海青浦区就提出,到2022年全产业链年营收突破70亿元,初步完成氢能产业园区核心启动区的规划建设,并初步构建“5G+氢能”大数据平台。数字化的技术在生产端与用户端的匹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端还应该加大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整个行业一起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建设,比如在氢气生产时,实时可视化监控氢气产量和纯度,水泵压力等状态信息。从氢气运输时,对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和反馈,实现隐患分级和安全预警。应用端可以利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氢气泄漏和防撞爆炸等实现安全预警,是杜绝事故发生,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贸》:您认为氢能源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的原因是什么?

林立邦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氢能产业,推动能源转型和降低碳排放。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氢能源发展的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研发补贴等。根据机构测算,在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到2030年,中国的氢气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占终端能源消费的约5%。到2060年,中国的氢气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占终端能源消费的约20%。全球范围内已经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氢能源产业链,包括氢能源的生产、储存、运输和利用等环节。许多国家和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研发和推广,为氢能源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创新的推进和产业链的完善,氢能源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氢国,氢能产业正在迅速发展。2021年3月,氢能正式被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并获得超过20亿元的政府支持研发经费。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战略定位、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该规划还提出了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实现目标,为氢能产业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从规划中对氢能的三大定位来看,氢能不仅被认为是能源的一种属性,还被视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就从氢气制备方面来说,传统的煤制氢技术路线非常成熟,但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相比之下,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绿色氢能供应方式,具有高纯度、少杂质气体和与可再生能源结合的优势。目前国内主要有碱性电解、质子交换膜电解和固体氧化物电解三种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其中碱性电解技术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电解水制氢技术与波动性较大的风电和光伏能源具有良好的匹配性。

在氢气储存和运输方面,有气态、液态和固态储存氢气的几个方向。其中,高压长管拖车是近距离输运氢气的重要方式,技术较为成熟。液氢技术在航天领域有广泛应用,但在民用领域仍处于起步阶段。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还处于研发和示范阶段,未来的重点研究将是提高储氢量、降低材料成本和提高可循环性。总体来说,中国企业已经提供了制氢和储运氢气的解决方案,并且制氢技术已经达到了全球先进水平。

氢气的主要应用领域在工业、交通和建筑等方面。目前全球氢气需求主要用于合成氨、石油炼化和甲醇生产等化工领域。在钢铁领域,以氢气代替焦炭作为还原剂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促进清洁型冶金转型。在交通领域,氢燃料可以实现车辆零碳排放,主要应用场景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建筑领域,氢气可以替代或掺入天然气供热,也可以通过氢燃料电池实现热电联供。

《中国经贸》:考克利尔集团正在怎样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该集团有何独特优势和技术特点?未来该集团的发展前景如何?

林立邦:考克利尔竞立是一家专注于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设计、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我们在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和经验方面有着30多年的积累,并拥有近70项专利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加氢站、新能源、化工、有色金属、电力、钢铁、航空等行业。公司已通过了IOS9001、欧盟CE、美国ASME等多项专业认证,并计划于2023年底将产能提升至1.5GW。此外,考克利尔竞立在比利时、法国、美国、印度、摩洛哥等国家均有制氢产业布局,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做出贡献。

由于氢能源的广泛来源和低碳环保特性,以及符合中国的碳减排战略和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需求,因此氢能源被认为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考克利尔竞立在氢能源领域具备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绿氢需求。随着国内外对于氢能源的推广和应用不断增加,氢能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迅速扩大,预计到2050年,中国电解槽系统的装机量将达到500GW,市场规模或突破7000亿元。因此,考克利尔竞立致力于发展绿氢和power-to-X市场,并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为各国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助力实现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为全球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