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谈及大摩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令人不禁感慨的是,如今它仅为224亿,竟然直接回到了三年前的水平。这一规模的明显下滑着实令人深感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摩根士丹利旗下的大摩基金,在中国内地是唯一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早在2008年,摩根士丹利基金就开始了在中国内地的合资之旅,而直至2023年,正式蜕变为摩根士丹利的全资控股基金公司。这家公司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被百分之百的外资所持有,具有鲜明的国际背景。

然而,让人痛心的是,尽管大摩基金与顶尖的投行摩根士丹利紧密合作,却在投资领域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割韭菜"悲剧,给众多的中国基民和那些怀揣着投资A股梦想的外资投资者带来了惨痛的损失。

亏损惨重!基金规模和债基均缩水逾50%

在仅仅两年的时间内,这家公司的规模经历了惊人的逾50%的减少。根据wind数据,大摩基金在近6个月内亏损了5.65%,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更是遭受了惨重的7.98%的亏损。令人不解的是,在这些亏损中,债基部门的损失尤为显著,规模下降至128亿,占据整体规模的57%,而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总规模还不足100亿。摩基金在短时间内如此剧烈的规模缩水和亏损表现,着实令人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8月8日,大摩基金的权益性基金规模已经惨遭缩水,仅剩下87亿。在这一惊人的数据背后,债基规模也遭受了50%的巨幅压缩,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变化相对较小。然而,股票型基金却遭受了50%的规模缩减,而指数型基金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几乎已经彻底崩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最新的wind数据,大摩基金在过去的两年里,其基金规模不仅发生了惊人的缩水,更是陷入了持续的亏损状态。不容忽视的是,这家基金公司的规模在短短两年内减少了一半以上,这一趋势着实令人瞠目结舌。

然而,局势并不仅止于此。在面对市场的挑战时,大摩基金的新产品推出变得异常艰难。近两年来,该公司每年仅发布两只新产品,而且这个过程充满了困难。去年,这家公司发布的新产品规模仅为12.35亿,而到了今年,七个月过去了,新产品的规模仅为6.73亿,着实令人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债基规模缩水50%背后的惨痛:遭遇巨额赎回潮

众所周知,债券基金通常被认为是较低风险的投资选择,然而近来却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其规模竟然遭受了超过50%的缩水。虽然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收益亏损有关,但其本质原因却源自巨额的赎回潮。这种大规模的赎回现象在一方面受市场行情的恶化影响,导致部分投资者更青睐持有现金;

另一方面,也与该基金连续亏损导致的声誉下滑有关。至于是否有“帮忙资金”介入导致大摩基金的巨额赎回,虽然笔者没有确凿证据,但这一可能性仍值得思考。特别是在基金经理辞职后,巨额赎回现象显著,这也让人不禁产生猜疑之情。

以大摩民丰盈基金为例,该基金原本由李轶担任基金经理,在2022年9月李轶辞职后,该基金迎来了一波密集的赎回潮。随后,这一基金陷入了恶性循环,其净值不断下滑,亏损幅度也愈加扩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大摩基金的债券基金“大摩双利增强”规模在经历了惊人的变化。从2021年中期的最高点121亿,缩水至如今的14.65亿,这一规模的缩水幅度已超过90%。这种剧烈的变化令人震惊。然而,与一般巨额赎回的基金不同,这只基金的走势却相当不寻常。尽管存在巨额赎回,其表现却异常糟糕。这一现象是由于赎回费的巨大和基金份额的极度缩水,使得基金的净值出现极端放大,就如同分母无限小,而分子逐渐增大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权益型基金惨遭巨额亏损,股民痛批:简直是“骗子”

就权益基金而言,大摩基金中的最大规模基金无疑是由大摩研究管理部总监兼基金经理王大鹏负责管理的大摩健康产业A。然而,这只基金的命运却不尽如人意。在过去的近两年里,大摩健康产业A基金遭遇了巨额亏损,亏损幅度高达47%。更令人担忧的是,仅仅今年的前7个月,该基金就已经亏损近30%。

尽管由一位研究管理部总监和经验丰富的基金经理管理,这只基金却在短时间内遭受了如此严重的亏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大摩基金中最大规模的基金经理当属王大鹏,他管理着总规模超过40亿的资金,负责管理着5只基金产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王大鹏的个人业绩近两年来出现了巨大的亏损,亏损幅度高达41%。而在近六个月内,他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亏损幅度达到了24.69%。

这样的表现无疑让投资者们感到失望。在社区平台上,大摩的基民们纷纷表示他们几乎被坑惨了,对王大鹏的管理和业绩感到愤怒。他们纷纷发出声音,称这无异于一场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医药行业反腐风波蔓延之际,王大鹏可谓是重度踩雷。在他的基金持仓中,前十大仓位竟然全部是医药股。他的决策不仅让基金持续亏损,也凸显了在这种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中,单一行业的高仓位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摩基金的公司研究部副总监何晓春,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引人瞩目的局面。他所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了18.05亿,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该基金经历了25%的亏损。即便仅仅是过去的一年,亏损幅度也高达21%。尽管相对于其他基金来说,这只基金的亏损幅度似乎较小,然而今年却出现了意外的失误。

这一情况突显了何晓春所面临的压力。尽管在大摩基金中,他所管理的基金亏损较少,但在当下市场环境下仍然难以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大摩基金的品质生活基金为例,其面临的亏损问题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一季度时,该基金强烈倾向于重仓锂电产业链,亿纬锂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均位居前十大仓位。然而在第二季度,基金却高位接盘了半导体,接着又在医药股上踩下雷。这种连续的决策变化,使得这只基金一季度区间跌幅高达34%,第二季度更是跌幅达到32%。

这样的局面明显显示出基金管理的复杂性。其投资组合的频繁变动和行业选择的失误,导致了这只基金的亏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摩基金中,有一只由女性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其跌势实在令人痛心。在过去的一年里,该产品的亏损幅度高达41%,而在两年内更是惨遭跌落了53%。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在近六个月内,亏损幅度也达到了30%。

这样的表现简直可以用"惨重"来形容。这只基金的亏损幅度之大,似乎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这也让人不禁产生一种"报复社会"的感觉,好像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在回应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投资持仓真的有些令人疑惑,仿佛是将两位研究总监的策略直接"拿来主义"。不论是光伏、锂电还是人工智能,都似乎是从高位接盘,选择似乎是盲目的。这种做法就像是"哪个行业涨,就往哪里跑",导致基金持仓和市场情况的不匹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区平台上,投资者的情绪显然已经失去了控制。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投资决策,感叹"买入五百还能亏一百,这就是骗人的吧?"他们对于市场的不确定性和基金的表现感到愤怒,甚至出现了一些愤怒的言辞,说道"能不能别再老鼠仓,高位接盘了,别那么恶心耻辱",这种情绪的爆发表明了投资者们的极度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还有另外两位女性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也面临着严重的亏损问题。以大摩资源优选混合基金为例,其投资组合主要集中在电力、工业和消费领域,然而在过去的两年里,该基金的亏损幅度已高达40%。投资者们似乎对这样的表现感到愤怒,纷纷提议这两位女性基金经理回家抱孩子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亏却不耽误管理费!大摩基金:资本市场的维护者还是?

或许还需要思考,大摩基金给投资者带来惨重亏损的现实,是否对刺激消费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否与经济日报所倡导的在股票、基金中让居民赚钱的理念背道而驰?

国际投行大摩的实力无人不知,而大摩基金则是其旗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然而,这家基金是在真正投资还是在赌博呢?它所呈现出的投资水平确实令人感到匪夷所思。这使人不禁疑惑,大摩基金是在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还是在对其产生破坏?

尽管笔者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情,但大摩基金的管理费却依然照收不误。以2022年为例,大摩旗下权益性基金亏损达到25.32亿,然而管理费却高达1.82亿,同时渠道维护费也达到了0.73亿。换句话说,大摩在2022年为基民造成了25亿的亏损,却自己赚取了1.1亿的费用。其中,由王大鹏总监管理的基金亏损高达8.7亿,但他为公司贡献了6500万的业绩(扣除渠道费用),从中获得约2000万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现象或许令人难以理解,但同时也凸显了基金公司在亏损时仍然收取管理费的实际情况。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