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可以说全网都在播放刀郎新歌《罗刹海市》,都在讨论、评论、分析《罗刹海市》的源动力与对整个娱乐界的杀伤力,褒之者众,贬之者寡,大有一曲《罗刹海市》,看透全世界、骂遍所有人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我们想说的是:《罗刹海市》之火,不可能长久,要不了多时,必将尘归尘、土归土而断崖式熄火、冷却、被弃。甚至,可能会来一波批判《罗刹海市》的舆情反转。

理由有以下几点——

1.虽然《罗刹海市》的歌词确实反映了不少的社会现实,掀开了歌坛丑陋,但是,它所传播的理念,终归不是正能量而是负能量,对社会对民众的负面影响太大太大。

毋庸讳言,社会需要批评、需要揭露的阴暗面确实存在,也不少,但是,歌曲具有心理疏导、教育启发、政治宣传功能,其总体属性应当是积极的、向上的、光明的,但《罗刹海市》所呈现出的却全然是消极的、阴暗的、骂街的情绪渲泄,并造成了着实大的传播与影响,不对它“刹车”与“灭火”,才是怪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罗刹海市》挑起社会对立,给和谐社会蒙上了“不和谐”阴影。

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年前,《罗刹海市》的作者刀郎与娱乐圈几位特定明星出现了情绪抵触。因此,《罗刹海市》一出世,加上歌词中使用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谐音梗”以及“拆字梗”,立即引来众多网友解读为这是对特定明星的一系列批评和指责(即所谓“复仇”),甚至导致特定明星的一些社交媒体评论区一度被网友攻陷。

3.自媒体对《罗刹海市》过度解读,事实上已经引发了网络骚乱甚至是网暴行为,如果不及时管控与制止,仅仅作为一首歌的《罗刹海市》将成为网络暴力的“介质”和“罪魁祸首”。在大力整治自媒体乱象、清朗网络空间的今天,必将不被官方和社会所允许与容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幸,刀郎以及众多网民解读所指的特定明星,都没有被网络舆论裹挟到这场争论之中,特别是刀郎并没有依从舆论传播的“当事人不会把所有的内幕都爆料出来,而是抻一抻、等一等”规律,不断添加佐料让舆论对立重新热起来。

歌曲《罗刹海市》引发的舆情风暴,该按下“停止键”了,每个网民都应当肩负起维护网络清朗空间的责任,别因自己的某种小心思就随意表态,如果表态引发舆论大战甚至是网暴,在让别人承受无妄之灾的同时,灾殃也许会累及自己……

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就两个字儿:和谐!

结论:《罗刹海市》的自身热度以及因其而挑起的舆论热度,均将很快偃旗息鼓而尘归尘、土归土

作者|耳尖风控研究员 悟一

审核|汪小嘉

耳尖风控,专注舆论风险评估8年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