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46年,18岁的琼瑶和自己的国文老师陷入热恋。

国文老师比琼瑶大25岁,结过婚。琼瑶母亲闹到学校,老师被辞退,琼瑶被迫和老师分手。

当时,琼瑶父亲陈致平是台湾著名教授,还是辅仁大学校友会会长,算名人,他的家事备受媒体关注。

琼瑶和老师热恋的事没多久就见诸报端。

那时,琼瑶家一早就挤满了人,那些人借着拜访陈父,跑来看”差点跟男老师私奔的女生”。

加上两次未能考上大学,琼瑶渐渐成了家里的“耻辱”。

后来,琼瑶父母开始给她介绍对象。

父母看中的男孩们,人品,家世都是上乘,但琼瑶一个也没看上,却看上了庆筠。

庆筠是台大外文系高材生,他和琼瑶都热爱写作。

但父母坚决反对琼瑶和庆筠交往,他们觉得庆筠太穷,连件西装都买不起,根本没法养活琼瑶。

其实,琼瑶也不十分爱庆筠,她只想快点逃离压抑的原生家庭。

1959年,21岁的琼瑶嫁给了庆筠,那时,他们刚认识7个月。

2

婚后,庆筠在一个私立教会学校教外语,薪资微薄,但有足够时间写作。

琼瑶毫无怨言,和庆筠一起住在透风漏雨的小房子里,过得入不敷出。

庆筠的工资常常不够生活费,他俩写作也得不了几块稿费,到月末就没吃没喝。

琼瑶精打细算,每天的菜钱从不敢超过7块。

一天,琼瑶和庆筠在桌边埋头写作,门外传来响亮的叫卖声:“鲜肉粽子!豆沙粽子!”

庆筠咽了下口水,舔舔嘴唇,打开抽屉,拿起钞票就往外走:“我去买俩粽子!”

琼瑶连忙阻止:“一天菜钱7块,买了粽子,月底就要挨饿。”

庆筠自顾自往外走:“管他呢,先吃了再说。”

琼瑶说:“那你买一个吧,我不吃。”

庆筠生气了:“你不吃,我一个人怎么吃。搞得我虐待你一样......”

琼瑶流着泪说:“我是甘心和你一起吃苦,你怎么这样说.....”

庆筠使劲踢了桌子一下:“你就是嫌我穷!”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了起来。

若干年后,琼瑶坐在价值6亿的豪华别墅“可园”中,回忆说:“真不可思议,我们居然会为两个粽子吵架。”

吵完架庆筠哄回了琼瑶,俩人继续过日子。

那时琼瑶主要写短篇小说,赚来的稿费无法贴补生活。

在台湾闷如蒸笼的夏季,她甚至买不起一台小小的电风扇。

她做饭,拖地,洗衣服时,汗水滴滴答答落下来,像一场永远不会停的雨。

3

一年后,庆筠想通了,他换了铝业公司的工作,拿到了更高的薪水,租到了更好的房子,他俩再不必为吃粽子吵架了。

可庆筠工作劳累,回来几乎写不出什么东西。

琼瑶还是在家专职写作,发表的作品渐多,一切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不久,琼瑶怀孕了。

几个月后,庆筠却被派去美国。

这对年轻的夫妻还未来得及体会为人父母的巨大幸福,又要面临分离的痛苦。

庆筠不在,琼瑶生下儿子后,只能回娘家坐月子。

琼瑶父母并不欢迎她的“回归”,母亲甚至直接表示,她带大四个孩子已很辛苦,不想再带第三代。

为表歉意,琼瑶把身上所有的钱拿出来交给父母。

很多个深夜,琼瑶抱着大哭不止的婴儿走来走去,又拍又哄。

父亲叹气说:“能不能不要让他哭了!“

母亲也跟着着急:“吵着你小妹复习了!”

琼瑶安抚好大哭的婴儿,低声下气和父母道歉后,已是半夜。

她趁着月色来到书桌前,打开台灯,继续写一篇未完的小说。

琼瑶也不想这么累,但庆筠从美国来信了:“我没钱了,给我寄一点美金。”

一年后,庆筠回来了,但幸福的日子却渐行渐远。

4

庆筠回来没多久,发现妻子的小说越发越好。

《皇冠》杂志的主编平鑫涛甚至给琼瑶发来“邀稿函”,请她每期供稿,这意味着稳定可观的稿费收入。

而庆筠出国周游一年,有了更多写作素材和使命感,却还是写不出像样的作品。

眼看妻子的作品越来越多,赚的钱越来越多,庆筠迷上了赌博,晚归的次数越来越多。

每次庆筠晚归,琼瑶都抱着儿子等到半夜,最后等来一句“玩了几把”的回复。

庆筠每次吵架都大吼:

“我上班养活你,你才有那么多时间写作。我如果有那么多时间写作,早成作家了!”

琼瑶每次都抱着儿子离家,又被庆筠追回来。

吵架,就像篱笆上钉钉子,钉子能拔出来,洞却很难填平。

5

1963年4月,庆筠突然对琼瑶说,要给她一个隆重的生日Party,要还她一个崭新的“庆筠”——他要戒赌,并请所有朋友都来作证。

琼瑶生日那天,庆筠一早起来,说他下午会早些请假回家,帮琼瑶准备晚上Party的酒菜。

琼瑶十分感动,期待着晚上的Party,也期待着全新的开始。

可一直到晚上9点,所有客人都等累了,也不见庆筠的踪影。

琼瑶弟弟去庆筠公司,才终于把他带回来。

庆筠面对满屋的宾客,慌乱地掏着左右兜,嘴里喃喃道:

“今天发工资,去小玩了几把,还赢了呢。”

那天,琼瑶第一次闪过“离婚”这个念头。

6

1963年9月,琼瑶发表长篇小说《窗外》,把和国文老师的初恋全部写进小说。

琼瑶在小说中把父母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强势专制,小说一发表,她就遭到了父母的痛骂。

但庆筠却说:“无论谁的作品,都无法逃离人生的范围,他们这样责怪你,实在太过分了!”

琼瑶深受感动,还是庆筠最懂她。

但是几天后,庆筠又生气地大吼:“我赌钱,全因为你那本见鬼的《窗外》!我的脸面,都被你丢尽了!”

又过了几天,琼瑶在报纸副刊看到了庆筠的文章。

他以琼瑶丈夫的身份对她一顿痛骂。

琼瑶哭着说:“既然我让你那么痛苦,那咱们离婚吧!”

离婚这个念头已在琼瑶心里闪过无数遍,这是她第一次说出口。

然而庆筠并没同意。

7

庆筠不同意离婚,但也没和琼瑶好好过。

有一次,他说自己只有搬到穷乡僻壤,一个叫“清水”的地方,才能写出传世名作。

当年在铝业公司工作,为了养琼瑶,给她提供写作环境,他才拒绝了清水一个中学的聘书。

说来说去,庆筠一直认为是琼瑶耽误了他。

那晚,琼瑶抱着儿子,想起之前她对母亲提起和庆筠的种种,以及离婚的想法。

母亲回答说:“如果你吃了一口鸡蛋,发现是臭的,还要继续吃下去吗?”

第二天,琼瑶和庆筠抱着儿子来到办事处离婚。

法官见他俩年纪轻轻,孩子还那么小,说:“你俩回家想清楚再来!”

琼瑶想起刚结婚时的同甘共苦,想起多年来的无数次争吵和好,又想起篱笆上无数的钉洞,一时激动,用尽全力咬向自己手臂,留下一片青紫。

1964年,琼瑶和庆筠离婚,从此各奔东西,渐行渐远。

那年琼瑶26岁,结婚刚满5年。

8

琼瑶和庆筠,都为这段婚姻真心付出过。

琼瑶是教授的女儿,物质优渥。

但结婚之初,她心甘情愿跟庆筠忍饥挨饿,吃糠咽菜。

她刚生产不久,哄完小孩,受完父母责备,不顾疲累通宵写作赚稿费为丈夫筹美金。

庆筠也愿意为琼瑶向现实妥协,搁置自己的写作梦想,赚钱养家,为妻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写作环境。

真心付出过的两个人,婚姻还是失败了。

说到底还是感情不牢,不是真爱。

琼瑶曾亲口承认,当年她嫁给庆筠,更多是为了逃离压抑的原生家庭,她心里始终没放下当年的国文老师。

而庆筠遇到琼瑶之前,没有任何情感经验,他只想找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和他一起写作。

真爱,意味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或者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不是真爱,意味着你是你,我是我。

这也难怪琼瑶的小说越发越好,庆筠越来越嫉妒,而不是越来越自豪。

退一步说,即使不是真爱,彼此坦诚交流,用心经营,也能收获一段不错的婚姻。

也许是太年轻吧,很显然无论庆筠还是琼瑶,都没有经营婚姻的意识和能力。

琼瑶写作事业渐入佳境,庆筠很嫉妒,不直接说,一直强调是他成就了琼瑶,是琼瑶耽误了他。

琼瑶在自传里也承认,她当年并未顾及庆筠的感受,一直指责他赌博,不负责任,并没真正了解他的失落,更没有走进他的内心。

现代社会,婚姻昂贵。

离婚两个字,轻敲几次键盘就出来。

但它们不只意味着家庭的破裂,财产的损失,至亲的离散,更意味着当事人精力的耗损,感情的浪费,甚至健康的流逝。

婚姻这么昂贵,所有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履历上只有“结婚”,没有“离婚”。

然而,在快节奏的当下,以真爱为基础的婚姻,不用心经营呵护,尚且很难在凶险莫测的诱惑之波中平稳前行,抵达彼岸,更遑论以其他为目的的婚姻了。

所以,不要高估自己对无爱婚姻的容忍度,真爱才是结婚的唯一理由,经营才是婚姻长久的王道。

参考:琼瑶《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