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作为一种全新的娱乐体验和社交模式,以“剧本杀”为代表的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持续走红,受到年轻人特别是学生们的追捧。“惊悚本”“益智本”“逃生本”……每一个剧本都是“新故事”“新世界”,沉浸式实景体验更像是一次次脱离现实的新奇历险。但是,在逻辑推理、角色扮演及新鲜体验中,迷信、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也随之出现。针对这一乱象,河北省肃宁县检察院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履职,依法查处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内容,严防“剧本杀”野蛮生长

“我家孩子一到周末或是节假日就去玩‘剧本杀’,会不会受到不良影响?”今年4月,肃宁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李静听到身边一位检察官妈妈的话后开始深思:是不是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担心?“剧本杀”是否适合未成年人参与?会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成长影响?……为了解情况,李静安排部门人员实地走访城区剧本娱乐场所经营情况。

肃宁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执法人员告诉检察官,县内登记注册的“剧本杀”店铺仅3家,虽然数量少,但都是年轻人休闲娱乐的新去处。4月28日,检察官对3家“剧本杀”店铺逐一走访,发现店铺内形形色色的剧本展示柜里,恐怖、惊悚题材的剧本封面最抓人眼球。仔细翻看后,检察官发现部分剧本内容包含血腥暴力、恐怖惊悚甚至迷信色情等故事情节。未成年人的人格尚未形成,辨别能力有限,容易接受暗示,这些内容极易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早在2022年6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剧本娱乐经营场所内的剧本娱乐活动不得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据此,该院决定立案开展公益诉讼监督。

“未成年人受好奇心驱使,对情景游戏有着特别的偏爱,长时间沉浸其中会导致他们出现认知偏差,必须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其中。”“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随意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5月26日,肃宁县检察院组织召开督促加强县域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治理公益诉讼公开听证会,参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提出,要强化剧本娱乐场所内容监管,对使用的剧本脚本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

随后,该院向县文广旅局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对剧本内容分级,履行适龄提示义务。二是对特定情况进行身份查验。三是推进强制报告制度落实。今年6月,该院收到县文广旅局的回复,称其于5月30日组织全县“剧本杀”经营单位负责人召开培训会,要求各经营单位严格落实自审制度,对表演、场景、道具、服饰、剧本脚本等进行自审,对涉及色情、暴力、恐怖等违规内容的剧本及时下架。会后,该局对某场所存在的剧本脚本未设置适龄提示,剧本含有血腥、暴力等违禁内容的问题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其进行整改。同时,该局下架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剧本35个。在加强专项整顿的同时,该局加强了日常执法检查,要求商家对剧本进行分级分类,对不适宜未成年人参与的“剧本杀”活动作出适龄提示;对允许未成年人参与游戏的剧本,强化场所员工培训,把握效果尺度,明确向未成年人开放的时间,在落实好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

7月31日,检察官再次实地走访发现,“剧本杀”店铺的剧本均已设置内容分级,对不适合未成年人选择的剧本也作出了明显标识,含有违规内容的脚本已下架处理。“在执法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对店内所有剧本进行内容自审,按照内容进行分类陈列,标明了适龄范围,引导未成年人合理选择剧本。”某店负责人介绍道。

[版面编辑:肖荣]

[责任编辑:谢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