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大连银行披露半年度信息,2023年上半年,大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42亿元、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0.34%、19.8%。其中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12.8亿元、3.31亿元,同比减少35.4%、20.7%。

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大连银行自2018年以来连续五年半净利润下滑。截至今年6月末,大连银行资产总额4970.62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2628.17亿元,近几年已恢复扩表趋势。

但同时,截至2023年6月末,大连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合计为66.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47%,较上年末微降0.03个百分点,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仍然不容小觑。

值得关注的是,经营业绩不佳的同时,大连银行多名重要股东已将所持股份质押。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东方资管直接持有大连银行50.29%股份,为该行控股股东。大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六大股东存在股份质押情况。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

2016年,大连银行被中国东方资管控股,成为AMC系银行。次年,大连银行的经营业绩达到最高峰。2017年,大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69亿元,净利润18.15亿元,同比增长23.3%、75.34%。

但2018年开始,大连银行经营业绩一直处于下行趋势。2018年至2020年,大连银行分别实现营业收入为78.04亿元、80亿元、76.15亿元,净利润16.31亿元、12.5亿元、10.04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0.14%、23.33%、19.73%。

即便是在疫情过后商业银行业绩普遍回暖的情况下,近两年大连银行业绩依旧未能止跌回升。2021年和2022年,大连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9.4亿元、57.75亿元,同比增长4.27%、-27.27%;净利润8.03亿元、6.51亿元,同比减少20.1%、18.79%。

日前,大连银行披露的半年度信息显示,2023年上半年,大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42亿元,同比减少30.34%;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减少19.8%。至此,大连银行已连续五年半净利润下降。

值得关注的是,经营业绩不佳的同时,大连银行多名重要股东已将所持股份质押。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4月大连银行以每股3.78元的价格定向增发7.5亿股,共募集资金28.35亿元,中国东方资管按50.29%的持股比例认购股份,发行后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东方资管直接持有大连银行50.29%股份,为该行控股股东。大连银行第二大股东大连融达、第四大股东山西建龙钢铁、第九大股东大连新型企业集团分别持有该行11.05%、3.77%、1.99%股份,并有部分股份处于质押状态。

同时,大连银行第六大股东大连实德集团、第十大股东锦联控股集团持股比例分别为2.65%、1.79%,存在质押、冻结情况。此外,该行第七大股东辽宁宏程的持股比例为2.38%,为质押状态。换言之,大连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有六大股东存在股份质押情况。

恢复扩表不良贷款半年增加3.98亿

与前几年资产规模几乎原地踏步的现象不同,近两年大连银行已经恢复了扩表趋势。

记者注意到,2018年至2020年,大连银行曾连续三年资产总额在4100亿元徘徊,2021年和2022年末才逐步增长至4557亿元、4720.53亿元。

截至2023年6月末,大连银行资产总额4970.62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2628.17亿元;负债总额4606.01亿元,吸收存款3274.09亿元。

但在实施减费让利政策、市场利率下行等因素影响下,大连银行并未能实现量价齐升。2023年上半年,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为12.8亿元、3.31亿元,同比减少35.4%、20.7%。

此前的2021年和2022年,大连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为59.8亿元、38.73亿元,同比减少1.4%、35.23%。

而投资端中,2023年上半年,大连银行的投资收益3.8亿元,同比减少2.83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12亿元,同比增加1.5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上半年,大连银行降低了减值损失计提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利润空间。报告期内,该行信用减值损失7.55亿元,同比减少55%。

但不可忽视的是,大连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压力犹存。截至2023年6月末,大连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47%,较上年末微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58.81%,较上年末减少4.43个百分点。此前的2018年至2022年末,大连银行的不良率分别为2.29%、3.93%、3.94%、2.46%、2.50%,一直处于2%以上的高位。

中期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大连银行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合计为66.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8亿元。其中,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分别为43.51亿元、12.43亿元、10.95亿元,较上年末分别增加1.23亿元、1.25亿元、1.5亿元。

自身盈利能力欠佳,大连银行也借助外部资本工具进行资本金补充。今年年初,大连银行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2023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发行总额50亿元。

截至今年6月末,大连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由上年末的10.65%、9.47%提升至13.08%、11.91%,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上年末的9.47%下降至9.23%。大连银行仍旧需要通过改善经营业绩,增强资本内生能力。

利息净收入下滑35.36%

早在2000年大连的GDP就超过千亿,与南京、宁波等城市并齐,依托于繁荣的中韩贸易,大连银行也迎来大发展,在2008年净资本就超过杭州银行和浙商银行,2013年还作为入选首批上市申报企业之一。

然而,即便大连银行背靠大股东东方资产,持股比例高达52.56%,却在高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步履蹒跚,资产规模、贷款总额的变化起伏不定,数次申报IPO都以终止而告终,最近五年净利润更是连续下滑,2022年净利润仅为6.5亿元,资产规模也只有4720亿元,反观杭州银行浙商银行已经IPO上市,且资产规模都超过万亿元。

此外大连银行的信贷业务,既承受着息差大规模下降的压力,又没能实现扩表以量补价。

2019年底大连银行的生息资产规模4049亿元,但是2022年末只有3325亿元。最近,大连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41亿元,同比下降30.34%,净利润3.37亿元,同比下降19.79%。

摊开大连银行利润表来看,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三个指标分别是12.80亿元、3.31亿元和3.8亿元,均以同比大幅下滑示人,其中核心收入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滑35.36%。

这种收入和利润双下滑的状况,在所有二线城市的城商行当中,都是相当罕见的。

与此同时,大连银行依然未能扭转较高的不良贷款率。今年6月末的不良贷款总额为66.89亿元,不良率高达2.47%,稍低于年初的2.5%,基本未出现改变,且远高于国内94家城商行的平均不良贷款率1.76%。

不同于很多资本金嗷嗷待哺的城商行,如杭州银行、成都银行、宁波银行等,大连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依然高达9.47%,资本充足率为10.6%,换而言之,大连银行还没有走到想贷而无资金的地步,反而是还有大量可以贷款的资金,而另一头,大连银行的净息差急速下滑,2022年只有1%,要知道42家上市银行当中,净息差最低的也达到了1.33%,而整个上市银行平均在1.94%。

其实被忽视的还有大连银行的网点数量,2021年网点数量还有184个,而根据iFind企业信息资料显示,大连银行的网点数量已经下降到了164个。

此外,大连银行的违规经营行为也频繁发生,尤其是贷款业务的罚单接二连三。去年4月,大连银行北京分行因存在违规掩盖不良资产被罚340万元,7月份大连银行又因个人住房按揭贷款首付资金审查不到位,被责令改正并处罚款30万元。去年全年大连银行及其相关责任人共收到10张罚单,合计被罚金额为910万元。

综合表明,大连银行信贷业务拓展能力大幅下滑,而利息成本又居高不下,息差空间被压缩,业务成长性的根基已动摇。

董事层管理层缺乏动力

连续五年的利润下滑,息差空间大幅度收窄的背后,或归因于主要股东对变现预期的悲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传导到董事层和管理层,为大连银行的“不进反退”写下了注脚。

实际上2015年之前大连银行的颓势已显露,不良率攀升到5.6%,各种负面消息频传,最终在东方资产注资150亿元,控股50.29%,才化解了风险危机。

对于这份增资,东方资产有3个目的,一方面是完成了金融全牌照的战略布局,二来大连银行是少数在四个直辖市都设有分行的全国性城商行之一,可以与东方资产集团内数百家公司业务协同,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扩大集团规模,注入大连银行后,东方资产资产总规模可达到6000亿。

然而这份满怀无限期许的布局,后续却成了一份“烫手山芋”。东方资产控股之后,大连银行董事长仍为陈占维担任,东方资产选聘王旭任职行长,不过到2018年9月,董事长变更为崔磊,而崔磊曾任中国东方资产大连办事处总经理,属于东方资产的自己人,至此东方资产完成了对董事长和管理层核心岗位的把控。

然而崔磊的到来,成了大连银行的盈利能力转折点。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利润同比下滑,2020年6月,崔磊被调任到东方金诚,由彭寿斌接任大连银行董事长,而彭寿斌是原华夏银行天津分行行长,拥有丰富银行管理经验,然而同样未能扭转颓势,2020-2022年大连银行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2023年1月末彭守斌辞职而去,在任时间不足三年。

如今,行长王旭暂时履行董事长职责。而王旭从2016年6月任职大连银行至今已超过7年,或违反“7年轮岗”监管要求。

纵观国内的银行业,实现收入和利润扩张基本仰赖资本金的同步扩容,基于对自身薪酬、奖金的增长期待,董事层和管理层也有推动银行持续增资扩股的动力,更有做大贷款规模的冲动。大连银行之所以董事层动荡,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原因是董事层和管理层对扩充资本金的没了期待,进而信贷展业也没有劲头,甚至消极怠工。

究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大连银行主要股东的持股被质押及冻结,这种混乱的股权结构为股权融资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使得大连银行难以扩充核心资本。根据最新披露,大连银行前十大股东中,有六位股东的股权处于质押、冻结状态,涉及股份数量为9.52亿股,占总股本的12.61%,且其中2个股东分别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

甚至作为AMC公司大股东的东方资产也没有帮助大连银行化解不良债权。今年6月,大连银行5笔不良资产债权在阿里拍卖平台公开挂牌转让,起拍价为9.214亿,相比于其本息合计价格而言约为3.76折出售,但最终还是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