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祸不及身时,人类往往会萌生一种庆幸的情愫。然而这庆幸的表达尺度和持续时间却很不好拿捏,稍不留神,哪怕只流露出星星点点的沾沾自喜,对那些身受灾祸之苦的人而言,都是可耻可憎的幸灾乐祸。细细想来,生命历程中大多数的“庆幸”,无非某一个节点上极具局限性的感受罢了。

近几天,受台风杜苏芮的影响,吉林的舒兰市遭遇了洪涝灾害。在全市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洪魔的时候,一段名为《赞吉林》的帖子在朋友圈不合时宜地悄然流行,其内容为赞美吉林市为风水宝地的内容,历数了98年等多次重大灾害,吉林市都未受影响。我不否认撰写这个帖子的人爱吉林的初衷,但其选用事例只顾影响力,不顾关联度,明显有失科学。另外,这个帖子,无视历史上吉林市区内发生过的几次重水、火灾情,尤其无视新世纪永吉发生的两次水灾,健忘着去定义自然规律,诚不可取。

就水灾而言,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河流,吉林市的松花江江段在历史上经常发生洪水,市区内甚至曾长期留有江流改道的痕迹。自吉林城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之后,仅清代,被明确记载于史的重大水灾就发生过多次。也正因此,在科学认知有限的清代,吉林城曾修建了数座龙王庙和江神庙,以期通过祈神赐福,减少水患。

据史料记载,清代吉林城最早的一次入史水灾,发生在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当时“松花江、舒兰河水溢为灾”,然而灾害的影响有多大,却没有过多记述。

嘉庆十五年(1812年)七月,吉林城再遭洪水侵袭。吉林江水陡发,漫溢两岸,被淹旗地28251垧,义仓官庄地6170垧,坏旗民房屋1121间(《永吉县志》)。洪水发生时,“民房倒塌,人畜死伤甚重”(《昌邑区志》)。这次水灾发生后,仅受赈人口,旗民合计就有近2万人——灾民占当时吉林人口比例是非常高的。

咸丰六年(1856年)六、七月间,因松花江上游霪雨连绵,“松花江水溢,温德亨河决口,水浸省城。北极、致和、德胜三门外尽成泽国,淹没田庐无算云”(《永吉县志》)。史载这次水灾不仅水量大,而且水势急,“山洪暴发,水头直立,来势凶猛,从龙潭山脚下冲开一条江道,即现在松花江江身”(《昌邑区志》)。

除了自然界的破坏,咸丰六年的水灾还给吉林城民众生活留下了一些重要的谈资。民间传说当洪水快要涨到将军府跟前时,当时的吉林将军(绰号“土地老”将军),手忙脚乱,在水边摆下香案,献祭活羊活猪,祈求江神,祷告天地。眼见水势不减,情急之下,这位将军摘下顶戴朝珠,扔入水中,意在表示洪水不退,官也不做了。不曾想此时江中突然出现一个碾盘大的乌龟,伸长了脖子把朝珠接住,转身入水,洪水顷刻就消了三尺。这即吉林城“乌龟戴朝珠”的传说。

1908年、1909年,松花江连续两年暴发洪灾,吉林城周边皆成泽国。其中1909年的洪灾发生前,连降数日大雨,松花江上游山洪暴发,农历六月初八黄昏,江水开始上涨,到第二天天亮时,洪峰滚滚而来:“水声怒吼,犹如万马奔腾,水进屋里时人们正在梦中,来不及逃避被水淹死的人无计其数,一些年轻力壮的逃到山上或爬到树上。从吉林市到阿什哈达沿江两岸的庄稼,全被大水冲倒了,牲畜死的更多,满江飘着木材、草房盖、红箱绿柜、铁锅坛罐。到处是一片凄惨的景象。这次水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严重的损失。光在长哈线“老少沟”附近的洼地淤住的尸体就达数百具”(《话说吉林》)。

除了民间回忆,惜字如金的官方史料也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松花江水溢,高与北岸抚辕平。涨深二丈有余,宽约十里。江南之农事试验场暨公园尽成泽国。温德亨河亦冲灌西城关乡,穷民几至断炊”(《永吉县志》)。前一年被撞坏的跨江木制浮桥,也在这次水灾中被彻底冲毁。

水灾发生后,也有好事者在民心不稳之时趁机捏造无稽之谈。他们说,在涨水的前一天,有人在山中看见一个独角怪物,用角乱撞,凡被独角撞击过的地方,就会涌出水来,众水汇集,方成洪水。故而这次水灾实为“天灾难免”。这种谎言看似安慰了群众,实则回避科学防灾、救灾的经验教训总结,历史地看,可算得上贻害无穷了。

进入民国后,1917年、1922年松花江都曾有过决口的记载,江水泛滥成灾,民众损失甚大。后来张作相主政吉林,主持修建了土木结合的江堤(日伪时期改为永久石堤),水患对城区的危害才逐步减轻。只可惜由于1936年吉林设市之后,市区规模逐渐扩大,旧时江堤仍不能在洪水发生时,保全新划入的市区安全。如1951年8月23日的水灾中,仅昌邑区境内,就有169户居民遭灾。

从1958年开始直至新世纪,吉林市城区松花江江段不断加修改造江堤,水患威胁才逐步得以减弱。在1995年7月桦甸水灾,以及2010年7月、2017年7月永吉县口前镇水灾时,吉林市市区松花江江段均有惊无险。不过局部地区的内涝,尤其是高层地库进水,导致车辆被淹,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财产损失——洪水灾害除了冲毁农田房舍外,已经有了新的破坏形式。

其实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渺小的,我们可以发出“人定胜天”的誓言,却不应缺失对大自然一丝一毫的敬畏。任何麻痹大意,只会让“人祸”悄然滋生,并在天灾发生时火上浇油。同时,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应当尽自己所能进行互助救灾,并在救灾过程中尽量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心存侥幸,甚至宣扬传播“风水宝地”之类纵容“得过且过”的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