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半导体,相信不少人都会联想起半导体收音机。其实,半导体是集成电路、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等电源转换领域的统称名称。

进入二十世纪后,各国都在着力提高半导体中的导体与绝缘体材料。现如今,大到超级电脑,小到移动电话或者数字录音机,其中的核心单元都与半导体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着力建设半导体物理学科。比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所开设的半导体物理学科,属于当之无愧的王牌专业。

然而,若提起谁为新中国的半导体立下汗马功劳?那号称中国“半导体之母”的谢希德,最不应该被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年3月,谢希德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蚶江镇赤湖乡。他的父亲谢玉铭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母亲郭瑜瑾则是厦门大学的高材生。

1923年,谢玉铭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奖学金,随即赴美留学。

1925年,谢希德的母亲郭瑾瑜患病离世。此时,父亲谢玉铭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学位,分身乏术。幼年时期的谢希德,在泉州乡下与祖母俩相依为命。

1926年,谢玉铭学成归国,受邀担任燕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将谢希德接到身边。1928年,谢玉铭与燕京大学数学系毕业生张舜英结婚,给年仅七岁的谢希德一个完整的家庭。

1932年,11岁的谢希德进入燕京大学附中念书,后转学到贝满女中读书。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谢玉铭举家避祸来到长沙,担任湖南大学物理系教授。

1938年夏,谢希德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湖南长沙福湘女中毕业,顺利被湖南大学录取。却因为突患骨关节结核病被迫休学,后来辗转于贵阳、惠水养病,在床上度过了四年时光。

谢希德患上的这种骨关节病,需要用特效药医治。因为战乱期间医疗条件相当有限,耽误了谢希德的最佳治疗时间,让她一生都备受骨关节疾病的折磨。

1942年,谢希德靠着自学,追随母亲郭瑜瑾的脚步,顺利考入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年,谢希德被美国史密斯学院录取,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

两年后,谢希德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深造,从事高压状态氢的阻光性的理论研究,最终获得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希德

此时正值新中国成立,国家百废待兴,以钱学森为首的旅美科学家,无时无刻不想着返回祖国,用自己学到的知识,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彼时的谢希德与男朋友曹天钦感情甜蜜,因为曹天钦在英国留学,二人天天写信互诉衷肠。信中,谢希德与曹天钦都提到早日返回祖国的想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禁止学习理、工、医、农的中国留学生回国,谢希德无法直接从美国回到中国。

为了尽早回国,谢希德与曹天钦一直在想办法,但是遭到父亲的坚决反对。父亲怪她不在国外好好做研究,脾气倔强的父亲声称要和姐姐断绝关系。

她申请先去英国与曹天钦完婚,夫妻二人从英国辗转回到中国。

1952年5月,谢希德以赴英国结婚为由,从美国脱身,来到英国,与曹天钦正式结为连理。婚礼结束后,二人在英国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

随后乘船辗转来到印度、新加坡、吉隆坡、香港、深圳,于1952年国庆节,从广州乘坐汽车回到上海。

回国后,谢希德来到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当时复旦大学物理系面临师资力量薄弱,许多新课程无人授课的窘境。

谢希德从1952年至1956年,她先后主讲六门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亲自编写教材与讲义。与黄昆老先生编写的《半导体物理》被大家奉为圭臬。

时至今日,《半导体物理》依然是一部学术水平很高的权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