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个题外话科普一下:王老吉的正确翻译是Wong Lo Kat,但对老外,咱还是直接说凉茶(herbal tea)就好了。当然也有网友表示,有些文化,可学可不学图源:红星新闻中国人193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第10届,洛杉矶),运动员是短跑名将刘长春(当时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

时间好快,成都大运会转眼就闭幕了。

最终中国健儿们以178枚金牌领先,日本韩国分别以93和58枚金牌位列二三。

很多人好奇,怎么榜单前三不见欧美西方国家的身影?

开个玩笑地说:八成是他们在成都耍得太开心咯(无心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玩笑,也不全是玩笑。

不信你们看这群吃烤肉吃得摇头晃脑的女大学生们,一时竟分不清她们是来旅游还是比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里挎着名创优品,嘴里叼着卫龙,很难相信他们是第一次来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运动员们都争先恐后发小视频到TikTok上,一群从未踏进过中国国土的外国网友,又一次被中国开了眼。

“这也太大了,like a city!!!”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大型百货商场,到本地批发市场,都被他们摸得明明白白。

比完赛直奔购物点,我怀疑他们甚至学会了讲价。

果然大学生是懂省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荷花池都知道,这一看就是做了攻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场馆里除了比赛的时候,很难看到运动员的踪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哪儿去了?

这么说吧,哪哪都去了!

有的在广场上发挥比赛的余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打听到了按摩界的海底捞“金色印象”,洗脚按摩电影美食一条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甚至,跑去了把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管你什么色儿,在我这都得喝热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赛期间就已经有网友发现,部分老外的背上有中华神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敢情老外们这回来比赛,都是深度游啊。

看看小哥安逸的表情,离加入四川籍就差挖完另一只耳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大运会期间,全世界的人都在看成都。

而成都人,都在看老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来自四面八方的年轻lén,有着全球大学生统一的清澈愚蠢。

网友看完:原来大学生显眼包都是不分国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个神秘的东方古国,他们毛茸茸的脑袋,有着乱糟糟的疑惑。

法国小哥:我就随口一问,咋还给我整懵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群参(度)赛(假)的老外,秉承着旅游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可算是把成都玩了个底朝天。

也不怪老外们这么兴奋,毕竟成都对国人都有着致命的魅力。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太太太太太太好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是大运会食堂其实已经足够让他们惊艳了,这撒出去大街上就更不得了了。

以至于各国大学生们be like:

来成都前:金牌!比赛!冠军!

来成都后:火锅!串串!辣子鸡!担担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成都前:hello!good!

来成都后:巴适得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各位外宾吃好喝好,成都人民也没少花功夫。

火锅店老板们全都一夜之间懂得了“来是come去是go”这种基本操作,甚至把许多菜单都标上了英文。

小IN看完差点没乐吐,Happy Water也就算了,Oldman Wang Tea是什么王老头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这个“老鼠耳子鱼”“脑子花”确定不会吓到老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这翻译主打的就是一个入乡随俗吧,虽然看不懂,但心意还是十分值得赞赏的。

毕竟祠堂街都翻译成“citanggai”了,还有什么是成都人不能翻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国际大体联代主席早早就发出了劝告,主要是怕他们一时不适应辛辣的食物,到时上场前闹肚子。

让四川人民翻译一下就是:不是担心你嘴辣,是怕你第二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忘了说一点,最好也别轻易和成都人喝酒......不然很容易成为显眼包。

中国网友:我看你连花生米都没点,咋会喝成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些国家的法定饮酒年龄是21岁,这回来了中国,许多人开始蠢蠢欲动。

热情的成都人十分好客:来来来兄弟在这里敞开喝,保证你喝到今年都不想再喝的那种

小哥:为什么又是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稚嫩的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在一个叫“十五二十”的游戏上,初次尝试到了什么是社会的苦。

怎么只是说了区区几个数字,上一秒还在串串店,一睁眼天就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说成都人欺负你,英文就换英文,怕你不成。

老外:怎么回事.......闯鬼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也有学得不错的,一旦掌握了划拳的要义...

心疼老伯一秒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外的羡慕之情难以言表,表达粗暴且直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是学划拳这么简单,每当夜幕降临,成都大街小巷的火锅、烧烤、串串店里,挤满了各种颜色的皮肤,各种颜色的头发。

嘴里念着说着开始流行成都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学会了许多酒桌礼仪。

当一位来自土耳其的教练得知,压低酒杯是表示尊重,恨不得蹲在地上挖出个地下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得不说此次成都大运会,在文化输出这块,大家真是做得十分到位。

(连海式生日都给外国人整活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会的志愿者们,给运动员们准备了非常多的文化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游泳运动员表示在尝试了吹笛子之后,发出肺腑之言:

这可比游泳难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国外网友都忍不住:

“我觉得他们已经不在乎奖牌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节目,看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时光是看成年熊猫都能让他们兴奋得东倒西歪。

这回看见熊猫宝宝,激动得要把全家都拉上一通围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看他们的赞美之词,就知道对熊猫的滤镜有多重。

小IN还是头一次听人用“动作优美”来形容大熊猫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老外对借此对中华美食进行了一顿狂夸,角度很清奇。

这下好了,国外马上又要有中国人啃竹子的谣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网红花花都为了迎客特意洗澡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大学生们公费旅行来成都,玩得真的很嗨。

唯一的遗憾是:熊猫要是能采购就好了。

无奈只好买点熊猫周边聊以慰藉,开始疯狂买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意大利小哥一出手就是一窝,说是带回去给家人的礼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种异国大学生在成都玩嗨了的传闻,再一次印证了成都“你来你也嗨”的魅力。

而在外国大学生对成都无数好评的背后,是无数人共同的心血和努力。

就拿赛场上一个个憨到笑料不断的“大熊猫们”来说,也是不少志愿者的辛劳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有了一幕幕效果极佳(憨)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开幕式到闭幕式,中国观众拿出了极大的热情,欢迎这些远道而来的朋友。

本届大运会,共有列支敦士登、斐济、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叙利亚、巴拿马、赤道几内亚等六个代表团,仅派出一名运动员参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有些国家因战乱、经济不发达,参赛条件十分难得,他们依然穿越山海,为国家出战。

中国观众十分动容,都在大声欢呼,给运动员加油打气。

斐济的田径运动员伊诺克在走之前说:

“来成都大运会之前,我以为我会很孤独,毕竟只有一个人(参赛)。但来了成都以后,这里志愿者都很友好。谢谢成都,让我交到很多新朋友。我感觉这座城市一切都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为什么我们要以极大的热情,来欢迎这些来自各国,素未谋面的外国人。

小IN想,或许这不仅是中国作为东道主,理应尽到的地主之谊。

更是因为我们曾经也站在世界舞台的门外,受尽冷漠与孤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1932年首次参加奥运会(第10届,洛杉矶),运动员是短跑名将刘长春(当时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唯一成员)

这份同理心,并没有随着国家的日益富强而被遗忘,而是伴随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温良,一点一滴刻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

成都大运会闭幕了,但中国人的热情,相信还会一直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