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报道(通讯员 覃俊驰)809微度假小镇,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姜家庙村二组,在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延用了原有的老旧厂房并加以现代化的改造和粉砌,注入现代新时尚的元素,将其转变为综合性工业风主题小镇。自运营以来,小镇着力打造“三线”记忆博物馆,让游客近距离了解“三线”建设时期的那段战天斗地的感人事迹,感悟和传承“三线”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月24日,武汉大学赴武汉、襄阳、宜昌“炉火纯青”实践队一行来到809微度假小镇进行调研。实践队成员从工厂遗址保护与改造、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实地走访和人物访谈,领略“三线”建设精神,剖析发展难题,把握未来脉络。

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

据介绍和实践前查找的相关资料,改造前,姜家庙村保留下来的厂房因缺乏必要的维护和管理而严重损坏,周边环境荒凉不堪。机械设备已经全部移除,只剩下建筑本身。现存的建筑主要分为三类:跨度较大的厂房、中等尺度的设备用房(如锅炉房等)以及小尺度的宿舍和办公建筑。这些建筑最初建造于1950年到1970年代,采用了毛石砌筑墙、砖墙和预制混凝土楼板等工艺,但大多已不符合现行的建筑法规,需要进行结构加固和修复工作。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走进了“三线记忆”展览馆。展馆分三个部分,以实物展览、文字介绍、历史图片等多元形式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宜昌地区“三线”建设的历史、本地“三线”建设三个工厂的建设历史以及国营第809工厂的发展历程。

作为园区改造经典案例的展厅,这一展厅整体由原国营第809厂的厂房之一改造而来。两侧红砖墙体得到了保留并做了钢梁加固,上方原木屋顶复原了历史厂房设计,一比一还原了通风孔和天窗。外侧墙体也得到修缮并涂上时代标语。

走进展厅,讲解员带领队员们回顾了国营第809厂的发展历程。自建厂以来,国营第809厂便时刻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紧跟时代,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随后,讲解员着重向队员们介绍了“铁姑娘”战斗队的先进事迹。 “信念坚定,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光芒灼灼其华,照进了每一位队员的心中。

走出展厅,沿着坡道走入小镇。讲解员介绍道,小镇建筑分多个区域,每栋建筑均有独立编号,一定程度上复原了原国营第809厂的建筑布局。细心的队员发现,除开建筑,路边的石墩也绘上了红星等图案,与整体风格浑然一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重焕时代生机,开启“再生”之旅

809微度假小镇采取了保护性开发的策略,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有厂房的风貌,并将现代设计元素融入其中。老建筑的外立面大部分得以保留,但内部则进行了有选择性的现代功能改造,例如,员工宿舍改造成了酒店客房,老锅炉房改造成了时光礼堂,生产车间改造成了亲子乐园等。这样既实现了建筑的美观,又符合了实用需求的统一。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B4建筑,也就是360°环形大堂。与老建筑整齐划一的外观相比,新建筑在几何设计上更为大胆活泼,运用钢铁、玻璃进行几何穿插,给人强烈视觉冲击感。在内部构造上,360°环形大堂设置了星光走廊,在钢构阶梯走廊四周开凿星状孔洞,提高采光率的同时又为游客拍照提供便利;环形空间的一楼为游客接待大厅,二楼则布局了清廉家风教育基地。

整体来说,B4新建筑与老建筑形一“新”一“旧”,既彰显老建筑历史底蕴,又增添新建筑时代气息,带来极致的审美体验。

“小镇通过对老三线工厂遗址的改造,赋予了空间新的生命,将工业遗址变成了一个具有品味和调性的休闲度假场所,可以饱览三线文化历史,重回激情澎湃的岁月。在参观过程中,我了解到小镇在改造过程中考虑了建筑、室内、景观和照明的一体化,并保留了原建筑的工业特征和历史信息。这种综合考虑让老旧的厂房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魅力。” 一名实践队员由衷感叹道。

50年前,峡谷的险峻地形,成为了秘密军工基地;而50年后,厂区转型,成为培养艺术创意和休闲康养的宝地。数十家工厂在三线建设时期转移到宜昌,然而这些工厂的潜力远未被充分挖掘,而809小镇已经开始了宜昌工业旅游的新篇章。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创意和想法,让这些工业遗产展现出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