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曹雅娜)近日,阿尔斯特学院“乡韵青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山西省沁县围绕当地乡村振兴产业之“米”“水”“研学”“文旅”四个方面开展了系列实地走访调研,并深入团县委、乡村振兴局、沁州黄镇、册村镇、漳源镇等单位开展了座谈交流。

一、发挥青年联络站优势,集聚乡村振兴中的青年才智

实践团一行抵达沁县后,随即前往团县委对接沟通,沁县团县委书记邱晓刚热情接待了实践团并召开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指导老师曹雅娜简要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概况、团队组成、此行目的和对接需求。邱晓刚书记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沁县的基本概况及发展现状,重点对沁县乡村振兴中涉及的农业和水资源进行讲解,为实践团开展调研提供思路。他提到:沁县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县,农业发展是重要基石。而沁县的水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沁县目前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大力扶持的着力点。近年来全县上下“一盘棋”,用活“水”和“土”,助力乡村振兴。希望实践团同学们通过此行深入了解沁县的资源优势、发展契机、发展困境,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建议,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同时提倡实践团同团县委保持长期联系,发挥青年联络优势,鼓励更多科大青年来沁县开展实践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优势,将实干书写在田间地头上

实践团深入南凹村、檀山村调研,并与南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贾玉峰举行座谈,了解当地小米种植和生产现状。贾玉峰详细介绍了当前“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小米种植生产模式的探索过程,详细介绍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农田建设、农业机械化普及、小米种植及管理等方面情况。并了解到,南凹村今年共种植小米1200余亩,其中村集体管理600亩,而贾玉峰就是村里的种粮大户。座谈会后,贾玉峰带领实践团前往小米种植田间地头,就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正在探索尝试的“冬种小米”和正常播种的“夏种小米”进行现场介绍,并实地讲解了地形特征、耕种过程、日常管理等情况,让实践团一行深受启发。“如果试验成功的话,今年我们村的400多亩沁州黄小米都要进行早种,希望老百姓能够因此增产增收。”贾玉峰满怀期待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激发优秀传统文化活力,以文化人打造“研学”之旅

实践团来到册村镇正在建设中的百校“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册村镇党委书记卫杰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一同参观了报告厅、宿舍、文化长廊、展览馆等地,了解到该建设是册村镇重大民生工程。通过此建设分别达到:一是作为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面向公务员、老师、农民、学生等群体进行培训;二是作为沁县县委党校册村分校,分担日常培训任务;三是作为研学的第一站,打造文化长廊,向前来研学的同学们彰显沁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四是打造劳动教育体验区。众所周知,鼓励高校学生扎根乡村建设既是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沁县所迫切需要的。卫杰书记说:“我们盼着想着大学生能进村,给册村镇的发展带来一些技术支持和发展新思路,把外地的成功经验、成熟模式引入我县,支持带动全县乡村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做优做特沁州黄小米强势品牌,打造沁县乡村振兴闪亮名片

实践团一行前往沁州黄镇,采访了镇党委书记田冠英。针对沁州黄镇的镇情、小米种植和生产现状、目前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及政府的扶持政策等展开调研。田冠英书记对此进行了详细介绍:沁州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氏,不过抛开神话传说和历史,沁州黄小米品质的确是好,这主要取决于沁县的独特气候,比方说沁州黄镇1100米以上的海拔、全年无霜期长;生长区域地域特色明显,沁州黄镇是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红褐色土壤;近年来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农业得以夯实,新老农民得以携手,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沁州黄小米规模化种植有了保障。如今,‘沁州黄’小米已经从过去单一的种植发展到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但同时,摆在农民面前的“产量与质量”“质量与价格”不成正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引发了实践团成员们深深的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学校的学科优势助力沁州黄小米的发展呢?

五、统筹协调有序有度,不断激发人才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聚人气”作用

实践团前往沁县乡村振兴局,同副局长张兆欣座谈交流,重点汇报了实践开展情况并了解沁县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的整体部署安排和推进情况。张兆欣局长谈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是当前振兴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沁县于2019年脱贫,摘掉了贫困县这顶戴了30多年的帽子。但脱贫“摘帽”并不等于大功告成,“松气歇脚”的时间还没到,要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为此制定了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今年增收措施,出台了《沁县支持脱贫人口增收的若干措施》;规范收入测算方法,制定脱贫户、监测户“一户一策”到户措施等。张兆欣局长对实践团近期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听取和指导,鼓励实践团成员继续深入实践,并探讨了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地合作的可能性。

通过一周深入实地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切身感受到了沁县建设“三晋花园·水美名城”的资源优势。也了解了沁县在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党政凝心聚力抓产业,集聚资源促振兴的魄力和担当。目前一个个产业兴旺、农民富足、环境优美的“花园乡村”正在沁州大地悄然兴起,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沁州大地徐徐展开。而我们广大青年更要以坚定的决心、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姿态,争先奋起,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