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觉总是存在于隐密的深处,艺术家试图用可感的形式去探究关于世界与人本真的存在。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古典绘画遵循客体再现的“镜像”模式,用具象的方式去描绘眼睛所能看到现实中的人、物和风景,以及存在于文学、神话、宗教叙事中的超现实景观,形成人类叹为观止的视觉丛林。现代主义以来,艺术家逐步突破眼睛所见的表象,去剥离和解构视网膜的物质性传达,逐步进入和表现隐而未现的色彩与结构,去发现自然和人性的真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塞尚认为“大自然富有深刻的内涵,并非浅显之物”,当然人性更是深不可测。现代艺术从本体出发,使绘画不再停留在“简单的可见物”之中,不是再现“客体”的表象,而要穿越可见物,探求关于存在的深度。进而通过可见与不可见,可知与不可知,具体与抽象、形式与观念,将人的内部感知与世界的本真存在建立起紧密联系。艺术的逻辑也开始沿着从技法、物质和形式走向了抽象、精神和观念。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关于形式与观念的探讨,苏珊·朗格表述的情感的形式和西奥多·阿多诺的真理性内容,是一个可供参照的稳定坐标。两位艺术家用各自非常具体的工作方法和观念、直觉,建立起极具个人辨识度的视觉语言,通过对色彩和结构的控制,抵达不可见的视觉深度,从而激发隐密而丰富的感知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中国新一代抽象艺术家的工作方法越来越具体,观念越来越清晰。此次展览的艺术家万杨、陈丽珠是两个独特的案例。此次展览旨在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清晰的观念、具体的方法,去探究视觉形式与世界和人的真实存在之间,有着何种隐密而确定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陈丽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出生于中国福建的她,在2000—2004年进入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徐芒耀工作室,并于2005—2007年间在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美术学院展开了两年的留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21203-1》布面油画 30cm×30cm×3.5cm 2022

2007年回国后的两年间内,她进行了许多关于色彩的诗兴实验,集中地思考和研究了“颜色的秉性”,如颜色和颜色之间的冷暖如何“共存”,画面在不同干湿度情况下颜色的呈现情况等。2010—2012年,陈丽珠研究马列维奇的“黑方块”,并创作了一系列《告别马列维奇》画作,开始了她的“空间”实验。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21207》布面油画 30cm×30cm×3.5cm 20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21207》布面油画 30cm×30cm×3.5cm 2022

2012-2015年间她先后参加韩国朴寿根美术馆艺术家驻留计划,意大利 Laforet 艺术驻留项目,2016入选国家艺术基金《敦煌的传承与创新》项目并造访敦煌进行2个月的考察和创作。国际的艺术游历及对中国文化的回归,使她更加沉浸在“空间”系列的研究和探索。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21034》布面油画 100cm×100cm×5cm 202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21034》布面油画 100cm×100cm×5cm 2021

她沉醉于中国园林,尤其热衷于园林里的传统“借景”手法,宋代理论家郭熙讲的“可居可游”便是她意图创造的空间,陈丽珠希望为观众提供“阅读”和“游走”的时间,在“空间”中,观看也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看”画。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30701》布面油画 30cm×30cm×3.5cm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丽珠 《冥想空间 20230701》布面油画 30cm×30cm×3.5cm 2023

陈丽珠的创作专注于空间与感受的探索,此次展出的冥想系列是之前空间系列的延续,绘画之于她是关闭世界并向自己内心打开的过程。通过色彩和笔触的丰富层次,来建立深度的空间,使得最后完成的画面,在方寸之间呈现出万千的变化,空间也成为艺术家时间和记忆的容器。这个系列作品对画面中两个色域边界的气韵化处理,让人联想到宋代绘画空间中的微茫气息,画框边缘的硬边则呈现出极简主义的物性特质。她的作品单色、诗性、安静而富有精神力度,以沉静抵御世界的喧燥。

02

万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1983年出⽣于湖南,200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作和⽣活于上海。

万杨 《洞中兽》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 《洞中兽》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23

万杨意图通过⼈与计算机、绘画与数字图像之间的交互合作关系拓展绘画的疆界。作为⼀个“⽅法先⾏”的艺术家,万杨持续探索新的制作⼯艺和流程,并通过⽅法反哺创作内容本身,以阶段性的系列形式呈现⼆维空间中物质的⼏何学描述及抽象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 《蓝釉》布面油画 80cm×70cm 2021

万杨的绘画一直在寻找感觉的逻辑。他喜欢音乐、骑行,习惯规律和秩序的生活与创作。他的工作从3D打印调色盒开始,在画布上绘出四边或六边的网格,通过手工绘画一步步将调色盒中的色彩转移到画布上。网格成了他自由的边界,笔触和色彩在相邻的网格间交融,并在画布上蔓延,色彩从分割的空间中一点点生长出来,直至最后画面的完成,如他自己所言,完成一件作品像一栋建筑的完工。在他的绘画中,极致的理性可以抵达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 《为奇异吸引子作图 》布面油画 285 cm ×200 cm 2023

近年来,万杨发展的绘画系列包括“碳”系列(2008—2013),“云”系列(2013—2019),“⾦属”系列(2015—2018)和“颜⾊”系列(201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 《星云》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杨 《晨光》布面油画 120cm×100cm 2021

编辑|张诗溦

校对|周章胜

图片|白盒子艺术馆

【版权声明】本微信登载的声明原创内容均为《收藏·拍卖》独家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和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视频号

带你现场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