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试图遏制中国科技发展,香港澳门面临挑战

美国总统拜登上周签署了一项针对中国的投资限制行政令,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这项行政令的目的是防止美国的资金和技术流向中国的半导体、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免助长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该行政令还将香港和澳门纳入了受限制的范围,使得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这项行政令的背景、内容、影响和意义。

一、行政令的背景:中美科技竞争加剧,美国采取全面遏制策略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最复杂和最敏感的关系之一。在过去几年中,中美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冲突,尤其是在科技领域,两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美国认为中国是其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阻碍和打压中国的科技发展,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优势。美国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 对中国企业实施出口管制和制裁。美国利用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对中国涉及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实施了严厉的出口管制和制裁,限制或禁止向其提供关键的产品、技术、服务和数据。例如,美国对华为、中兴、海思、中芯国际等企业实施了多轮出口管制,导致这些企业在芯片、软件、通信等方面遭受重大损失。

- 对中国投资实施审查和限制。美国通过修改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FIRRMA)等法律法规,加强了对外国投资者在美投资活动的审查和监管,特别是针对涉及敏感技术、基础设施、数据等领域的投资。美国还通过建立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等机构,对外国投资者收购或参与美国企业或项目进行安全审查,并有权否决或撤销相关交易。例如,美国曾否决了中兴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阿里巴巴收购MoneyGram等交易。

- 对中国人才实施限制和打压。美国通过修改签证政策、加强背景调查、提高安全标准等方式,限制或阻止中国人才在美从事科研、教育、创新等活动。美国还通过发起“千人计划”调查、指控学术间谍、驱逐记者等方式,打压或污蔑中国人才在美的合法权益。例如,美国曾指控哈佛大学化学系主任李晓江涉嫌为中国提供敏感信息,并将其逮捕。

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也显示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美国试图通过这些措施,削弱中国的科技实力,破坏中国的创新能力,阻断中国的发展机遇,维持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效果,反而激发了中国的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的动力,促进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和进步。例如,中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航天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展现了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潜力。

拜登政府上台后,继承了特朗普政府对华强硬的基调和策略,但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修正。拜登政府认为,中美关系是“竞争、合作和对抗”的复杂关系,需要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策略。拜登政府将科技领域视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竞争领域,也是最有可能引发对抗和冲突的领域。因此,拜登政府采取了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加强国内投入和创新。拜登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增加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和创新能力的计划和法案,包括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USICA)、基础设施法案、芯片法案等。这些计划和法案涉及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支持美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清洁能源等领域的研发、生产、教育、基础设施等方面。这些计划和法案旨在提升美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优势,应对中国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 加强盟友合作和联盟建设。拜登政府认为,单靠美国自身无法有效遏制中国的科技发展,需要与盟友和伙伴进行更紧密的合作和协调,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共同应对中国的威胁。因此,拜登政府积极推动与欧盟、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或地区建立或加强科技合作机制,包括贸易与技术理事会(TTC)、供应链复原伙伴关系(RSCP)、四方安全对话(QUAD)等。这些机制旨在加强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项目协作、市场开放等方面,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形成有效的合作网络。

- 加强对华限制和打压。拜登政府继续执行或加大了对华出口管制和制裁等措施,在芯片、软件、通信等方面对华为、中兴等企业进行打击。同时,拜登政府还签署了针对中国的投资限制行政令。

二、行政令的内容:禁止美国对华特定领域的直接投资,但不影响证券市场和贸易往来

该行政令的核心内容是禁止美国对中国涉及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直接投资,包括收购股权、提供债务融资、新建投资设厂、与国外人员成立合资企业等形式。该行政令认为,这些领域的技术和产品具有重要的军事、情报、监视或网络应用,如果落入中国手中,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美国需要阻止其资金和技术流向中国,以保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优势和利益。

该行政令还将香港和澳门纳入了受限制的范围,这意味着美国对这两个地区的直接投资也将受到限制。这是美国首次将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大陆一视同仁,不再承认它们在经济和金融方面的特殊地位。这一举措无疑将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和金融造成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依赖于美国投资或与美国合作的高科技企业。

然而,该行政令并不是一刀切的,它也设定了一些例外和豁免情况。例如,该行政令不会影响美国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中国相关公司的股票或债券,也不会影响美国投资于指数基金、共同基金、交易所交易基金或类似工具,只要这些工具不主要投资于中国相关公司。此外,该行政令也不会影响美国与中国在贸易方面的往来,只要这些往来不涉及被禁止的技术或产品。因此,该行政令并不意味着美国与中国在经济和金融方面完全脱钩,而是采取了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的措施。

三、行政令的影响:加剧中美科技领域的分化和对抗,给香港和澳门带来挑战

该行政令无疑将加剧中美在科技领域的分化和对抗,使得两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形成更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劣势。美国通过限制对华直接投资,试图削弱中国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空间和速度,同时通过加强自身投入和创新以及与盟友合作和联盟建设,试图巩固自身在这些领域的领先地位和优势。中国则通过加强自主创新和自力更生以及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和互利共赢,试图突破美国的封锁和打压,实现在这些领域的突破和进步。

该行政令也将给香港和澳门带来挑战,使得这两个地区的经济和金融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香港和澳门作为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一直享有高度的自由度和开放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和技术,尤其是在金融、科技、服务等领域。美国将香港和澳门纳入投资限制的范围,将影响这两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和竞争力,也将影响这两个地区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合作。香港和澳门需要在维护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同时,加强与内地的联系和协调,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四、行政令的意义: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也暴露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

该行政令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科技崛起的恐惧和不安,也暴露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美国试图通过限制对华投资,阻碍中国在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发展,维护其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也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和形象。美国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科技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勤奋创新的结果,是中国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美国应该尊重中国的发展权利,放弃对华遏制打压,与中国开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