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速服务区充电排队已是屡见不鲜。“不敢开空调放音乐”“十几台车等四个充电桩”成了纯电车主们跑高速的真实写照。

有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重点区域城市中,“充电不方便”成为64%用户购买新能源车时的最大顾虑。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续航里程、安全性、保值率等,在所有影响因素中排名第一。

车多桩少,已经卡住了纯电车的“脖子”。

  • 车桩比悖论凸显:销量越高充电越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发布。《指南》要求至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车桩比要达到接近1:1的水平,这意味着一辆新能源车,就要配备一台充电桩

这一宏愿最终没有实现。截至2022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了1300万辆,但充电桩保有量不足530万台。国内车桩比约为2.5:1,而高速公路服务区中的充电桩数量,还不到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1%,缺口尤为明显。

这一问题在新能源车型销售主力的发达地区和城市,更为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东地区车桩比高达5.2:1,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的车桩比甚至更高,都超过了6。

这就造成了一个悖论——新能源车销量越高的地区往往充电越困难。

这一矛盾在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好的海外市场更为严重。到2022年底,欧洲的车桩比为15:1,美国的车桩比为17:1。

根据充电联盟发布的调研,除了充电桩数量少,很多车主还对快慢充电桩的比例、充电站周边的环境以及配套设施等表示不满。

  • 电网负荷低,纯电车充电难暂无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造车新势力CEO曾公开表示,在2021年交付的4万多台车中,随车附赠的充电桩有近2万根送不出去。用他的话说,“每次听车主向我抱怨充电桩安装难,心情都很沉重。”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城市老旧小区较多,车位少、电网负荷能力低,都给安装充电桩造成了困难。

根据波士顿咨询发布的数据,按照家庭口径来测算,中国具备私人固定停车位的车主比例不足 15%。

目前市场主流的快充技术是高压快充。2020年保时捷推出800伏高压快充后,800伏逐渐成为更多车厂的选择,甚至已经有900伏技术面市。目前市场主流的快充,功率一般超过60Kw,最大功率甚至能超过100Kw。2022年,快充桩的占比已经接近一半。

高电压、大功率充电桩对电网造成较大负担。老旧小区居住密度高,电网负荷脆弱,再加上在建造时无法预见到当前的需要,没有专门铺设线路,若多个充电桩同时充电,会对电网造成冲击。

前述波士顿咨询数据称,考虑到小区电容量限制、电表房排布走线问题、物业管理要求,实际家庭可安装充电桩比例仅为 5%—10%。

  • 插混车销量超纯电,汽修店站在新能源风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充电桩的另一端,很多充电桩运营商面临盈利困难,陷入规模越大亏损越大的怪圈。

同时,因为不少服务区有着高额土地租金和进场费、位置偏远、维护成本高,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社会投资意愿不足。

在此情况之下,充电桩能否正常运行都要打个问号。

开迈斯曾在全国针对近8万多个充电桩、6000多个充电场站进行了测试,有约四成的充电桩不可使用。

消协报告显示,近六成受访者经常遇到充电桩损坏或故障的情况。“充电车位被占”“充电设施损坏”“接口标准不统一”等等成为了车主们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在现实考量下,配备发动机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新能源车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今年上半年,插混车销量就同比增长了近一倍。比亚迪所受的新能源车型中,插混车型的销量已超过纯电车型。腾势则预计到2030 年,插混的比重会是 45%,纯电的比重是 40%。

汽修店而言,发动机相关保养毕竟是擅长之功,做好插混车自然也不在话下。在插混车将成为新能源车主流这一背景下,门店要做的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技术和服务能力上双双提升,以更好姿态服务好新能源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