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与金华市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于近日共同签约,深入强化坚果炒货和糕点类食品质量提升监管工作。

“我们对近年来义乌生产企业的抽检不合格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炒货坚果类、薯类膨化食品、糕点类抽检不合格率较高,且不合格原因多为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表示,食用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的食品,易导致消费者出现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超标原因到底出现在生产环节、运输环节还是销售存储环节?为查明原因,从源头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以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问题为重点,开展坚果炒货和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质量提升帮扶工作。

在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大力支持下,指定行业专家和检验检测人员赴义乌企业实地调研,指导义乌开展跟踪监测实验,对重点企业生产的瓜子、花生等产品开展为期1年的保质期酸价和过氧化值跟踪检测。经过实验发现,酸价和过氧化值与温度、湿度都密切相关。在技术专家帮助下,义乌确定3家生产企业和1家经营企业作为试点企业。

义乌市锦悦食品有限公司是试点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油炸麻花等小零食。“专家指导企业更新设备改进油炸工艺,把传统的放入大锅翻炒式油炸改为在传送带上流动油炸,严格控制油温,并增加过滤设施,过滤掉淀粉残渣,减缓油脂的酸败。”义乌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协调科科长骆向荣介绍。

除了迭代智能化生产设备、改进生产工艺以外,每家试点企业还增加了降温除湿设备,确保企业原材料库和成品库的温度、湿度满足储存条件。每家企业还配备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仪器,做到产品出厂“批批检”。

“更新了设备和工艺后,食品酸价和过氧化值检测数值均为合格。”义乌市锦悦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将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编制可复制推广的《坚果制品和炒货类食品规范生产经营指南》,进一步开展坚果炒货和糕点膨化食品的破坏性保质期研究,提升义乌坚果炒货和糕点类食品生产企业的产品合格率,推动坚果炒货和糕点类食品生产质量提升。(江箫 朱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