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韧性强动能新活力足

湖北十堰: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韧性强动能新活力足

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扎实做好稳增长促发展工作,经济运行克难稳进、持续向好。

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

上半年产量5.4万辆

8月10日,在位于十堰经开区的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2000多名员工全员在岗,每2.5分钟就有一辆纯电动乘用车下线。车辆通过质量检测后,直接送到物流转运中心库排队装车,陆续发往上海装船出口欧洲。

“我们公司的达契亚春天、纳米BOX等在售车型,销量在欧洲市场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总裁赵卫东介绍,易捷特专注于 A00/A0级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制造,拥有一支国际化管理、开发、采购和制造团队,采用雷诺日产联盟研发和质量管控流程,产品通过了欧洲和国内双重认证,在能源利用效率、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表现优异。该公司去年出口总量达6.35万辆,同比增长72%,占湖北省新能源乘用车出口量的90%以上。今年上半年,该公司出口新能源汽车近4万辆,出口额33.8亿元,同比增长61.8%。

近两年,我市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攻方向,突破性发展汽车主导产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整车15.3万辆,其中生产新能源汽车5.4万辆,同比增长28.6%,占全市汽车产量的35.5%,占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的42%。

动力电池发展迅速

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

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我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与之配套的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同样红红火火。目前,我市已建、在建或将建的新型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已超500亿元。

2022年,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远景动力落户张湾区,总投资120亿元。项目签约180天后,首条模组线实现量产,300天首条电芯生产线投产,330天建成一座现代化绿色工厂。

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奉斗介绍,自去年年底首条生产线投产以来,远景动力十堰零碳智能电池产业园项目建设各项工作一直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一期20GWh规划产能将在今年全部投产。

远景动力是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链主企业,7条生产线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2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为我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续航”的,还有位于丹江口市的正威新能源智造产业园。

去年6月,总投资240亿元的正威新能源智造产业园落户丹江口市。今年3月底,一期年产3GWh磷酸铁锂高比能电池 PACK、年产1000万卷半导体键合丝(新能源汽车芯片封装关键材料)、年产20万吨新能源核心材料等3个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0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丹江口市经信局负责人介绍。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24家规模以上新型动力电池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38.9%,多个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项目完成布局。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

“武当山茶”跻身全国绿茶20强

我市以武当山茶品牌建设为牵引,把茶产业作为突破性发展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的爆发点,全产业链谋划推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据介绍,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83万亩,位居全省第三,获得“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等称号。

今年7月6日,第三届世界绿茶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开幕,武当山茶与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等一并获得“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20强”称号,这是湖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茶品牌。从2021年初我市全力打造武当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以来,武当山茶在国内外影响力迅速攀升,品牌价值已达36.88亿元,去年实现综合产值逾百亿元。

以茶产业为代表,今年上半年,我市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3%。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9家,总数289家;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7家,总数16家。新获认证“三品一标”30个,其中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3个。

项目投资态势稳健

城区县域竞相发力

抓项目、促投资,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今年上半年,我市项目投资保持稳健态势。“投资持续扩大、城区县域竞相发力。”市发改委投资科负责人兰兆军介绍,城区、县域投资分别同比增长5.7%、5.89%,占全市总投资比重分别为31.3%、68.7%。

“抓项目促投资力度大、措施实,发展态势就好;项目投资规模大、推进快,发展动能就足。”兰兆军表示,我市始终把抓项目促投资摆在经济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我市服务业持续复苏。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360家,比2022年底增加19家。四大行业稳定增长,限上批、零、住、餐销售额分别达190.2亿元、202.3亿元、4.2亿元、10.2亿元,分别增长23.4%、7%、19.5%、19.4%;文旅市场持续火爆,累计接待游客606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626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10.4%、11.3%。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

上半年,十堰地区生产总值1159.6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全省排第6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1.5%,外贸出口增长28.6%,使用外资增长184.5%。

财税金融保障良好,财政收入实现“双过半”,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上半年,十堰地方税收收入增长22.9%,非税收入增长17.8%。全市绿色贷款余额427.9亿元,同比增长79.3%,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41和32.8个百分点。

市场活力持续增强,新登记企业9517户,同比增长38.2%。全市现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7.3万户,同比增长12%。新入库“四上”企业479家,净增334家。新增高新技术后备企业280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4%。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61.5亿元,较去年同期翻番。新增深交所主板报审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省级“金种子”企业6家、“银种子”企业37家。

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5%和7.2%;群众就业总体稳定,大学生留(回)堰2.4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同比增长41%;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文章来源:十堰日报

文章作者:朱江 汤明

发布平台: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