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消保委抽检儿童书包样品。参照相关国家标准,30款样品中有10款样品风险物质超标,4款样品出现连接处开线、包体开裂或部件损害的情况。(8月16日《广州日报》)

众所周知,书包是孩子每天学习的好伴侣。可以说,孩子不仅在学校里离不开书包,甚至在家里也是和书包“形影不离”。但有谁会想到,每天与孩子息息相伴的书包竟然是“含毒书包”,这让孩子“情何以堪”?

据报道,书包中的含毒成分是“氯化石蜡”,常被作为增塑剂添加在塑料材料中,可以增加塑料材料的柔韧度,便于塑形和提高触感柔软度。而氯化石蜡按照碳链长度可分成短链、中链和长链,其中短链、中链氯化石蜡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通常碳链越短毒性越强。而由于书包伴随着学生的整个读书过程,学生几乎每天都会接触书包,午休时甚至也会枕着书包入睡。如果学生天天和“含毒书包”相伴,那势必对学生的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我国目前针对书包的生产、检测标准主要有《学生用品的安全通用要求(GB 21027—2007)》《学生书袋(QB/T 2858-2007)》《中小学生书包卫生要求》,但这三个文件规定并没有对短链氯化石蜡含量进行限定。可见,书包生产标准和检测标准都存有较大“漏洞”,这无疑给“含毒书包”留下了可乘之机。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孩子远离“含毒书包”的毒害,还需“综合施治”。首先,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关安全标准,防止塑料书包等日常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超标。其次,相关部门应将短链氯化石蜡纳入监管,建立书包等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检测方法,完善相关标准体系,为消费品中短链氯化石蜡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其三,必须尽快改善书包原料行业的生产工艺。目前大多数书包产品中的短链氯化石蜡主要来自书包原料生产商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添加。因此,要降低书包中的短链氯化石蜡含量,必须从源头上严格限制氯化石蜡的添加使用,尽快寻找和开发环保无毒害的替代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因此,面对“含毒书包”,监管也好,厂商也罢,都不能坐视不管,无动于衷,既要尽快阻断“含毒书包”流入市场,毒害孩子身体健康,又要尽快完善“标准”,堵上“漏洞”。如此,才能让孩子彻底远离“含毒书包”的伤害,守护孩子的身体健康。

作者:叶金福

来源 | 邮箱投稿(声明:刊载此文在于传播讯息。欢迎投稿 jrchina@126.com ,感谢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