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力打造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北京市将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机器人产业基金,首期规模不低于20亿元,支持创新团队孵化、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并购重组和发展壮大。

此前6月28日,《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布。5月以来,深圳、上海也先后发布了产业支持政策,逐步厘清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规划。

自2021年起,特斯拉、波士顿动力、本田等海外企业纷纷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或其迭代产品,国内企业优必选、达因机器人、小米、傅里叶智能、纯米科技等亦逐步进行产品首发及更新。据高盛预测,在技术得到革命性突破的理想情况下,人形机器人2025年至2035年销量CAGR可达94%,2035年市场规模将达1540亿美元

浙商证券表示,聚焦四足/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制造龙头。

电机:关注鸣志电器、汇川技术、江苏雷利、步科股份、伟创电气、拓邦股份;丝杠:推荐恒立液压、长盛轴承、五洲新春,关注贝斯特、鼎智科技、秦川机床;减速器:推荐双环传动、绿的谐波,关注中大力德、上海机电、汉宇集团、丰立智能、大族激光、昊志机电;传感器:推荐华依科技,关注柯力传感、汉威科技、芯动联科;控制器:推荐华中数控,关注新时达、埃夫特、英威腾;轻量化:推荐精工科技,关注中复神鹰、吉林化纤、吉林碳谷;集成:关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工业机器人:推荐埃斯顿,关注新松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推荐晶品特装。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