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在湖边绕公园骑行,发现漫地的兰花细长的叶子顶端已经微微发黄了,果然秋天马上要来了。

昨晚刚刚下了暴风雨,今早万里无云,湖面上朦朦胧胧一层雾气,远方的林子依然墨绿一片,湖面泛着淡淡的风痕。几个水鸟从空中突然掠下而后飞起,激起湖面深深的几圈波纹。

我是个完全业余的骑手,穿着日常透汗的短袖和露大腿的大裤衩,骑着轴承咯哒咯哒响不停的杂牌山地车。嗖的一声,全副装备的骑手从我身旁疾驰而过。全身一套黑色骑行装,戴着头盔、护目镜,还有面罩、手套,俯趴在一辆轮子扁细的公路赛车上。

我把变速器调到最快,狠蹬了一阵子。算了,根本追不上!我寻思我为啥追不上,主要的原因是装备么?装备肯定是其中一个原因,但除了装备还有别的原因么?之前一本书里我看到过职业骑手的日常故事,跟我的日常骑行对比了一下,我觉得差距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第一,专业度。一是骑行的基本动作,二是骑行所需的暴发力、耐力等体力训练。基本动作是否专业,一看骑行的姿势就知道了。至于暴发力和耐力,这都需要专业的体能训练。骑行有骑行的训练科目,网球有网球的训练科目,不同运动需要针对不同部位的肌肉做针对性的训练,这就是专业度。

第二,训练强度。这个自然不必说,我这个业余的一次骑一个小时,人家专业的一天骑几十公里,至于职业运动员,天天不是骑车就是锻炼体能,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

第三,装备当然也算。对于我这种业余健身的,其实装备无所谓,普通的二八大杠或者小型折叠车跟我这最便宜的杂牌山地车没啥大区别。而对于职业选手,轴承上多一层灰就能导致差几秒钟,而差那么几秒钟就是差了几个名次,所以职业选手的车子每天保养一次甚至几次。至于非职业的普通专业骑行一族,一年也得保养几次,保证轴承、变速器灵便。而我这种完全业余的骑行爱好者,一般车不坏不会去管它,平时连擦都懒得擦,齿轮上一堆灰和草。

经过了这一番对比寻思,我也就彻底甘心了。慢就慢吧,咱也不去参加比赛,咱也没那个时间一天到晚锻炼肌肉、训练技巧,那些装备齐全的人家就算不参加比赛但每周至少来一次五十公里而且隔三差五去趟健身房。之前遇到几个大爷,人家六十多岁了骑车直接从天津干到满洲里,从装备到体能都是专业级别的。没法拼!

于是领悟到,凡事都有三大层次的区别:业余、专业、职业。

从业余到专业,需要经过基础的入门级的学习、训练。没有基础的入门级的训练,完全自己瞎玩,一旦遇到专业级的对手,立马歇菜。比如村口天天下象棋的一堆大爷们,看着天天玩得挺嗨,一旦来一个经过专业学习的抖音博主,立马团灭!

至于专业到职业的差距,那跟训练强度、技巧技艺密不可分。比如普通的民警和天天训练的武警,民警追一个小偷,不见得追得上,但武警出马一追一个准。因为武警平时的日常工作内容就是跑步锻炼,民警的日常工作相对就比较杂,各种鸡毛蒜皮的破事一大堆。

这令我想起一个爱好文学的朋友,他上班的间隙几乎每天坚持写些文字,在当地也算是知名的“有追求的文学爱好者”。毕竟闲暇时间不打扑克摸麻将而是写文章,这样的人很少,尤其是在他那个圈子里更是屈指可数。鹤立鸡群,大家没事就恭维一下,他也觉得自己挺不容易,于是想把文章发表或者改编成电影。结果呢,当然是相当的不顺利。

虽然在这个朋友的圈子里,每天写作的人只有他一个,但是,全国每天在写作的人,那可不止他一个。每天各种自媒体平台、小说平台有多少文章被上传,而后大多数浏览量仅仅是三位数甚至两位数。这就跟村口下象棋的大爷一样,虽然整个村子就他们几个人天天在那里下棋,但整个中国有多少个村子多少个人在下棋!最主要的,平时的对手都是业余的,连最起码的经典战法套路都没有完全掌握,就靠着日积月累的一点点经验,怎么跟那些站在上千年经验积累之下的前人肩膀上的专业选手拼?这个比方就相当于人家站在牛顿和爱因斯坦的肩膀上研究量子力学,而某些业余的所谓“大拿”还在屋子里闷头苦想石头掉到地上需要多久,就算重新寻思出牛顿三大定律,有何意义?

因此,我们看到,民间的文学爱好者、音乐爱好者有很多,但真正经过系统学习、练习的却没有多少。大部分都是自娱自乐,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这种情况呢,乐呵乐呵得了,别想着靠着这个吃饭,因为这是对专业知识的不尊重,也是对职业选手的侮辱。写文章的连最基本的修辞、悬念都不懂,怀着最不俗的心编着最老套的情节。唱歌的连个音调都对不准,声音大就以为音调高,十分钟下来脸红嗓子疼,还总以为自己的声音是天籁之音。为啥出现这种现象?因为平时朋友们抬举啊,全村就他一个写字,就他一个唱歌,没有人说他的不好。放在古代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确实也是一隅人才。放在今天全天下一张网,全国所有人竞技,鹤立鹤群,自然是泯然众人。

熟能生巧,这个词指的是同级别的较量,或者是一些最为简单的操作。稍微复杂一点,就得寻摸着有什么经验、技巧了。比如中文系的学生,或者音乐学院的学生,这些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的专业选手,随便一出手,立刻让那些业余的怀疑人生。更何况,就连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也只能靠当家教或出卖体力赚钱,凭什么业余的就能出头?

当然,话说回来,业余、专业、职业,只是层次的差异,并不是身份的差异。业余的人经过专业的训练(或自我学习)自然能成为专业的。专业的人干得多了,最终自然能够有机会成为职业的。这两个瓶颈虽然很明显,但并不是不可突破的。

我一个朋友的爸爸,退休后才开始天天练书法,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年了吧,其实到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他已经非常专业了,并可以靠书法赚钱。当然他并不缺钱,纯粹是爱好,只不过他想着既然练字就要想尽办法往更好的练,他需要的是自我感觉的提升,至于别人怎么看那都无所谓了。

这个事情鼓舞了我,我也想练字,因为我的字从小到大实在是太难看了,要是我能成为书法家,那绝对击毁一大群老师的世界观:“他能成为书法家?打死我也不信!”

练了一阵子之后,发现练字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我的想法是,只要把笔画写的好看,自然所有的字全都好看了。然而真相却是:不仅要每个字每个字逐个研究,而且每个字的每个笔画都要逐个学习、琢磨。这还仅仅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当把不同的字放到一起的时候,它们的大小、位置、笔画都要彼此兼顾、照应,这样才能做到整体协调。至于怎样才算协调,这就是美感或者说艺术感觉的层次了。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研究王羲之、颜真卿的字,没人研究电脑打印出来的字,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第三个层次,那就是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气势!这玩意儿不是练字能够练出来的,而是修心修出来的。格局有多大,心胸有多大,情怀有多大,字的气势就有多大!

写字如此,文章、唱歌也是如此。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喊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格局,这气势!

总之,路摆在那里,肯定是走的通的,只不过没有那么容易罢了。因为这事儿靠的不完全是智商,甚至智商起的作用及其微弱,主要靠的是经验、技巧、不停的学习和训练(所以郭靖比杨康练的好)。

骑车、下棋、写字、作文、唱歌如此,别的事情大体也是如此的。看着别人的操作貌似很容易(比如弹琴、脱口秀、炒股),实则想达到专业化甚至是职业化(靠这行当赚钱)的地步,那是相当的困难。

到底是轻轻松松当个自娱自乐的“爱好者”,还是苦心专研达到专业级职业级,这个事情一定要想好,不然最后心理落差会比较大,搞不好落得一个“怀才不遇”饮恨终身。——其实这还算好的,最倒霉的是放弃了自己已经职业化的技能,选择了一个看似充满更大机会的自己最终连门都入不了的行当,那才真叫做赔了夫人又折兵。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