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16年来,凭着一个儿时的梦想,一颗热忱、执著的心,无论是平静还是坎坷,她都坚定、从容地在教书育人,甘当人梯的路上,毫无保留地做一名平凡的园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朝从教终不悔,三尺讲台守初心

一肩风雨,甘守讲台终不悔;十六春秋,心系学生践初心。2008年怀揣着对三尺讲台的向往,她就这样踏上了教师的岗位。

工作第一站便来到偏远的农村学校,偏僻闭塞的教学环境,语言不通的交流障碍,交通不便的进修路程,都没有抵消她的对教师工作的热爱。冬去春回,时序更替,但梦想依旧前行。

在领导们的鼓励,家长们的配合,学生们的支持中她积极乐观地克服一切困难,适应了农村教学生活,并承担了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的工作。通过虚心学习、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找准了“守望初心,静待花开”的工作方向。

勤对工作,爱对学生,礼对家长,谦对同事。这些在农村任教积累下的宝贵经验让她在面对截然不同的教学新环境时褪去了稚嫩与惶恐多了份沉稳与踏实。环境会变,初心不改。通过深入思考、上下求教、潜心学习,她快速准确地把握了新环境、新学情下教学的关键,并积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

无论是课前学情的把握,还是课后个辅的跟踪,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不同于别人的小宇宙,只要坚持鼓励,肯定,适时的指导,每个小宇宙都有爆发巨大的能量的时候。正是这样的教育信念,她始终满怀热情,用行动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教育工作的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朝为师终不弃,春风化雨润桃李

说初中孩子难教,半大不小的人儿,年龄的不成熟与思想上的追求成熟,常常会火花四溅。亲子问题、习惯问题、交友问题、学习问题……任何一个问题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

而“教育本就是一个为人师、如人母”的行业,作为班主任,她和初中孩子相处不变的法则便是:尊重、鼓励。她的教育理念始终站在大德育的背景下,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用心关注、用心接纳每一个学生。

力求“看见”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在孩子的情感世界里深耕。她时常早出晚归,为的就是利用课间宝贵的时间与学生们谈些“无关要紧”的心里话,从中感受他们的生活、学习状态,言语间或关切地叮嘱,或轻松的关爱,或真诚的指点迷津……在孩子们的笑容和亲切的“莉姐”声中,她深知真诚必能换真心,真心必能换真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校的紧密合作,在实践中她积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接班时每周的全员家访计划,每周不定时与重点关注学生家长的电话沟通,假期中对学生生活、学习的关注,适时的小型家长座谈会……

她尽可能的看到孩子在家、在学校所有的“为人处世”,准确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和行为习惯,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帮助孩子形成“遇到困难,不惧困难,解决困难”的成长观。疫情中,超长假期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只要家长需要、信任,她都及时积极地给予回应,有时电话一通便许久停不下,不放心时,随时家访也成了常态。她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积极做好家长与孩子沟通的纽带,就是放宽孩子成长环境的尺子。

在三年又三年的青春轮回里,一群青春洋溢,个性显然的少年,相遇一起,凝为一体靠的就是良好的班风。“扬长避短”这四字就是她带班的法宝,在对学习优秀、学习进步、良好行为、遵纪守规的同学一次又一次隆重的高调的奖励仪式感中“扬长避短”四字准则逐渐清晰可见,班风日渐稳固,学生的成长也得以见证。经过师生、家长们不懈地努力,在全校班级量化考核中,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也获得了“临安区优秀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朝治学终不辍,教学相长结硕果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爱孩子敬事业的责任心,还应该具备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十六年的教学生涯,她兢兢业业,积极总结教学中的优缺点,不断积累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课堂上她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回应、解决学生的各种问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树立“突破自我”的学习观。课堂外为给学生一个自信成长的空间,给自己一个专业成长的舞台。她积极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征文比赛。

教学相长,在十六年的阅读、聆听专家报告、积极参与各类培训及比武活动等沉淀积累中,她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个人素养与学生齐头并进。她指导的学生征文多次荣获杭州市、临安区的一二等奖,自己也先后收获优秀指导教师、杭州市共享优课一等奖,临安区优质课一等奖,临安区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等硕果。

16年只是教育路上的一小段,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李莉老师将牢记自己的教育初心,一直向前,继续以行为、行动提升教师的行为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细心、耐心做好每件普通的小事,践行这颗教育初心。

资料:临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