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纹东方鲀,俗称河豚鱼,人工养殖的暗纹东方鲀又被称为“巴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暗纹东方鲀(巴鱼

巴鱼肉质鲜美。有民谚,“不食河豚不知鱼味,食了河豚百鱼无味”,足见巴鱼味道的无与伦比。

中山市坦洲镇,是广东最早人工养殖巴鱼的地方之一,现已发展成为坦洲特色水产养殖品种,养殖面积约2000亩,并成功注册“坦洲巴鱼”商标。

不食河豚,焉知鱼味

巴鱼属鲀形目鲀科东方鲀属鱼类,其体形非常独特,为典型的炸弹型,即头部粗大浑圆,尾部短小。巴鱼主要分布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在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经济效益高。

中国人吃河豚已有千年历史。《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长江下游沿岸的人们就食用河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烧河豚,是最经典的河豚做法。

河豚肉最大的特点是鲜,其肉中的氨基酸含量非常高,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强的“鲜味”口感,同时肉质非常嫩,有蓬松舒化的感觉。从古至今,尝过河豚的人,都对其味道流连忘返。

“一朝食得河豚鱼,终身不念天下鱼”,河豚有多好吃,巴鱼就有多好吃。苏东坡用一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表达了对河豚的喜爱。现代大文豪汪曾祺先生,曾发出“六十年来余一恨,不曾拼死吃河鲀”的吃货式慨叹。

民间还有句谚语是“拼死吃河豚”,说的正是苏东坡在常州品尝吃河豚后,长叹一声道:“也值得一死!”的典故。古代的大文豪、大吃货对河豚的狂热,让世人都垂涎河豚的美味。

人工养殖无毒化,不用“拼死吃河豚”

千百年来,人们都知道河豚有毒,食用需非常谨慎。河豚中的毒素集中在鱼的卵巢、肝、血液、皮肤等处。因此,“拼死吃河豚”不仅仅是对河豚过于美味的赞叹,也是因为其有毒性的脏器导致不少食用之人丧命的事实。

巴鱼与人们普遍认知的河豚不同,巴鱼是完全无毒的!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人工养殖的巴鱼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每一代的体内都会褪去不少的毒素,经过严格把控鱼生长的环境和鱼饲料,第六代人工养殖的巴鱼基本无毒。“我养出来的巴鱼从来没有检出毒性。”海惠水产负责人顾春林介绍,他所管理的养殖场已经在连续八年的抽检中,无检测出毒素。“人工养殖的巴鱼,都是吃饲料长大,因此体内不会积累毒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河豚本身不制造毒素,除了一分部共生在其体内的某些细菌的毒素,大部分来自于它们在大海或河流中吃的藻类。河豚本身对毒素的耐受力较强,使毒素得以在体内不同的部位不断积累,才导致脏器有毒。

“我们有溯源系统,每一批出货的巴鱼都有溯源二维码。”顾春林说道,通过溯源二维码,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养殖池的下苗时间、喂养饲料情况、养殖时长等详细的养殖信息,保证巴鱼品质。为了确保安全,国内巴鱼并不会直接用于销售,而是交由有资质的河豚加工厂处理后再销售。

安全可食用的巴鱼已经逐渐走上寻常老百姓餐桌。随着水产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不少用巴鱼制成的预制菜和预包装食品已经开始在市场上销售,并逐渐打开市场,有望成为小众水产预制菜的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豚预制菜摆上超市货架。

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巴鱼品牌

为打造坦洲巴鱼区域公用品牌,中山坦洲农业部门已经提前抢注“坦洲巴鱼”商标,为接下来打造“坦洲巴鱼”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洲巴鱼

培育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农产品品牌高墙,是加速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山市高度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近年来积极引导各镇区、街道依托不同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培育一批独具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中山已打造出三角生鱼、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黄圃腊味、石岐鸽等有影响力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作为中山特色养殖品种,巴鱼同样受到市、镇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农业部门会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并带领专家到养殖鱼塘现场指导,有效提高坦洲巴鱼的养殖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中山坦洲共有两家养殖基地获批农业农村部备案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全国只有14家国家级暗纹东方鲀养殖河鲀渔源基地,中山占两家。

为规范巴鱼的养殖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中山坦洲巴鱼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中山市坦洲镇农业服务中心联合相关部门起草编制了《暗纹东方鲀养成技术规范》,并由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进一步促进了坦洲镇暗纹东方鲀标准化生产。

坦洲还成立了以巴鱼产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为社员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通过“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带动巴鱼养殖户实行标准化生产,有效凝聚和提升了“坦洲巴鱼”品牌影响力。

转载声明

作者:南方农村报记者 张晓锋,图片来源-中山市坦洲镇农业农村局、农业服务中心

编辑:杨天智

水产人为“大国渔业”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