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说百花的深处

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

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着那出征的归人

《北京一夜》这首歌的歌词,感动了不少听众,尤其是这首歌结尾的那句“呜……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呜……我已等待了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更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

近代百年屈辱,让整个中华大地都饱受战火蹂躏,打死了千千万万个家庭,打没了几代人的一生。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了从此华夏儿女能够站起来挺直腰板做人。

战争象征着毁灭和反抗,而背后的感天动地的爱情,则象征着新生与永恒。伟大的爱情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就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张淑英老人就用她长达77年的苦苦等待为世人呈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伟大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两年相守,一生追寻

张淑英出生于1921年,在她14岁那年,也就是1935年,经人介绍结识了钟崇鑫,钟崇鑫是一位年少有为的抗日爱国将领,是黄埔军校的6期生。

初次见面时,张淑英和钟崇鑫就被彼此吸引,一个英俊潇洒,一个正值花季。不过钟崇鑫作为爱国将领,对于伴侣的思想要更为看重。

于是乎钟崇鑫就决定考一考张淑英,想看看她会不会写字,张淑英便随手写下了“洋头口”三个字,这是张淑英的老家。

这次见面结束后,无论是钟崇鑫还是张淑英以及他们的家人,都对彼此十分满意,最重要的是两个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强烈的爱慕之情,于是顺理成章地在福州举行了婚礼,在战友和亲朋好友们的祝福下,开始了幸福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崇鑫

婚后两人十分甜蜜,而且很少出现冲突,只不过在钟崇鑫有事需要忙的时候,经常在深夜才回到家。

那时张淑英年纪不大,又是女孩子,会因为自己一个人在家而感到害怕,每当她听到钟崇鑫穿着靴子踩出沉重而稳健的脚步声时,都会十分高兴,因为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回来了。

不过即便如此,张淑英还是很害怕,于是钟崇鑫便将张淑英的母亲和弟弟接来陪着她,钟崇鑫有的时候还会教张淑英读书,让她丰富自己的知识水平,而张淑英则是假装认真听,实际上却因为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而时常走神。

可惜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美好总是十分短暂的,刚刚婚后不到两年,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神州大地上烧杀引烈的日寇便彻底点燃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怒火,于是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

钟崇鑫所在的71军87师是抗战主力军,所以彼时的钟崇鑫必须立刻抛下自己的家庭响应上级命令,回到南京参加抗战。

1937年的夏天,张淑英在常熟汽车站送别了钟崇鑫,张淑英不知道的是,这次别离和以往完全不同,也不会想到这会是她最后一次为丈夫送行。

虽然当时我们有美国和苏联等一众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是抗战刚开始甚至到结束时,日本在战斗能力和军事装备上都要远远优于我国。钟崇鑫走后,张淑英也没有过上安稳日子,因为日寇每天都在进行轰炸,比上班打卡还要及时。

炸弹落在建筑物周围时的声音,每一次都让张淑英感觉到心惊肉跳,这比那些无人陪伴的夜晚恐怖多了,然而她却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穿着靴子的脚步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场

石沉大海,噩耗传来

张淑英也试过给钟崇鑫写信,可惜一连十几数十封信件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回信,在战争带来的恐惧和对爱人的思念中,张淑英最终还是病倒了。

虽然张淑英没有上过战场,也不懂得打仗,可是日寇的轰炸和残酷还是让她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那就是钟崇鑫很有可能出事了。

有一天晚上张淑英做了一个梦,梦见钟崇鑫回家来了,可是钟崇鑫在梦里却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向自己的母亲敬了一个军礼就走了,这让张淑英十分害怕。

不过在各种担忧和思念中。张淑英还是等来了一个好消息,因为钟崇鑫派勤务兵给她送信来了。信中钟崇鑫说自己在扬州,于是张淑英便去了扬州,到了扬州之后,张淑英又得知钟崇鑫赶去武汉作战了,于是她又追到了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崇鑫

可惜这一路苦苦追寻,张淑英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钟崇鑫仍然没有来得及和张淑英见上一面。

从那之后张淑英就得不到任何消息了,可是张淑英哪里肯放弃,经过再三考虑,张淑英决定去钟崇鑫的老家去碰碰运气。

不过最终还是一无所获,直到钟崇鑫的战友方维新给张淑英送来那封信,她才知道原来钟崇鑫早在1937年12月12日就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了。方维新帮助张淑英和钟崇鑫的家属申请了抚恤金,而后就又参加到了战斗当中。

悲痛欲绝的张淑英为了能够给自己留个念想,便把她为钟崇鑫准备做衣服的布料全部都用来缝制成了一件旗袍,穿上后拍下了照片,在她看来穿上这件旗袍就好像钟崇鑫又回来了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这张照片后来被她送给了自己的母亲留作念想,当时她母亲和她的弟弟打算去台湾生活,但她想留在这里继续寻找,哪怕只是找到钟崇鑫的牌位也好。

1994年,张淑英的母亲在台湾去世,张引坡知道这张照片在姐姐心里的分量,于是他又将照片寄了回来,收到照片后的张淑英泪流满面,哭着说自己敢说对得起钟崇鑫可是却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张淑英因为思念过度,常年以泪洗面,也为她以后的眼疾埋下了隐患,并且过度悲伤使得张淑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

这时李自清出现了,他不仅承担起了照顾张淑英的责任,而且还成为了张淑英的第二任丈夫,生下了两儿一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天感其诚,心结得解

张淑英在和李自清结婚以后,并没有像之前一样把对钟崇鑫的思念表现出来,直到八几年,李自清去世后的某一天,她才将这些全部告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

这些往事一直藏在张淑英的心里,难过时她就偷偷躲在被子里面哭,儿女完全不明白母亲为何而伤心,在儿女的追问下,他们才了解到母亲的心结。

不过在二儿子李长贵眼里,他是不太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因为自己的身份非常尴尬,甚至会觉得如果自己帮助母亲寻找钟崇鑫,是对不起亲生父亲。

于是一开始,张淑英寻找钟崇鑫尸骨的重担就落到了长子李长富的肩上。然而这种寻找谈何容易,在仇广汉的信中写到十二月十二日固守雨花台的守军已经与日寇战斗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钟崇鑫也在最后关头为了守住阵地,不幸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仅仅靠这些线索和钟崇鑫在黄埔军校时期同期战友的帮助,李长富最多只能知道钟崇鑫的大概牺牲经过,而无法得知尸骨下落。

张淑英不明白,钟崇鑫的父亲一生积德,为什么儿子这么短命?同时她也十分自责,没有为钟崇鑫留下一儿半女。

当时的通讯条件不如现在,张淑英又年事已高,而且还因为大半生的不断哭泣,使得自己患上了严重的眼疾,做了一侧眼球摘除手术,导致后来李长贵虽然不情愿,但是也只好因为心软帮助母亲寻找。

从南京各大纪念馆到钟崇鑫的老家重庆荣昌县,李长贵和他哥哥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可惜最后却一无所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在这个过程中,李长贵确信了钟崇鑫家里是三代单传,为了抗日救国钟崇鑫选择了孤身赴死,而不是个人利益,这也让李长贵在心里油然生发出对钟崇鑫的敬佩之情。

一方面是对烈士的敬佩,一方面是出于对母亲的孝心,此时的李长贵已经完全改变了想法,在他看来,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没有必要在乎外人对他的看法。

张淑英拜托李长贵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她想知道钟崇鑫在战斗时是否想过自己的母亲和在家等他归来的妻子,李长贵认为想肯定是想过的,但是那种情况下也只能有一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也许是老天被感动了,得知此事的许多志愿者也加入到了寻找钟崇鑫的行动当中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找到了一张一寸照片。看到照片的那一刻,张淑英赶紧把脸背过去,泪如泉涌。

张淑英表示这就够了,她不敢再麻烦大家伙帮他找人了,因为她从来没有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继续帮忙会让她感到惭愧的。

可是李长贵早就改变了想法,他认为自己作为儿子十分有必要完成母亲的心愿。

此时的李长贵灵机一动,在他看来钟崇鑫作为烈士一定会在台湾忠烈祠有名字和牌位存在,2014年9月播出的央视节目《关爱老兵》也让李长贵燃起了希望,最终在志愿者芳菲的帮助下,他们确认了台湾忠烈祠果然有钟崇鑫的牌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结语:请继续相信爱情

整整77年,终于让一切真相都浮出水面,可是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张淑英现在虽然除了眼睛以外身体状况还算过得去,但毕竟已经很大年龄了,从大陆到台湾这么远,该怎么去呢?这一路颠簸她受不受得了呢?

坐飞机自然是最快也最舒适的,可是张淑英因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留下的记忆,使她对飞机充满了恐惧。

不过李长贵还是抱着试探性的态度询问了母亲,幸好张淑英并没有像李长贵想的一样表示出抗拒,因为在张淑英看来,只要能完成自己在世时的唯一心愿,她连死都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淑英

2014年11月23日,张淑英在一众人的陪同下坐上了前往台北的航班,并于三个小时后到达了台北忠烈祠。

张淑英用手抚摸着刻在木头上的钟崇鑫三个字,泪如泉涌,一时之间所有的委屈都涌上心头,这位93岁的老人哭得如同一个小女孩儿一样,而委屈的泪水过后,便是这跨越世纪的思念的诉说,以及最后夙愿得以实现的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