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祯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祯 形象)

如果说低配版的刘备是明玉珍,那么刘祯就是简装版的诸葛亮。

有了刘祯的指点,明玉珍在正面战场上很快有了突破。

明玉珍的战线,他拉的很长,因为毕竟重庆已经打下来了,他就不算是湖北的外来客,而是在当地有了根据地。

不过就算是有了根据地,明玉珍也不可能一直跟赵资这么耗着,所以他在和赵资僵持期间,又派出了一支队伍攻打成都。

成都是四川重镇,不容有失,元朝当然是重点布控,严防死守。

但问题是,当时驻防在成都的元军主力,大部分都被用来对付青巾军去了。

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朱元璋,这都是属于红巾军,因为他们的队伍最为显著和一致的特征,就是打仗的时候头裹红巾。

战时布料难得,染料难得,你让他们裹绿巾蓝巾,他们没有染料,也没有那个技术,你让他们裹黄巾,那也不太妥,因为东汉末年的张角同志已经裹过一回了,再裹感觉影响力没有那么大了。

他们选择在头上裹红巾的原因,也许是随机,也许还有说法,但都不得而知,但作者以为,大概在那时红色易得,因为造反起义免不了牺牲流血,而鲜血可以把一切都染成红色,包括头巾。

(红巾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巾军)

天下各处都有红巾军,但唯独四川地区没有红巾军,因为这地方活跃的是青巾军。

红巾军头裹红巾,而青巾军则头裹青巾,虽然同为抗元势力,但他们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支青巾军的领导人呢,是一个叫做李喜喜的人。

这个李喜喜,之前我们提过一嘴,他原本是刘福通手下的将领,属于西路红巾军的编制,负责进攻关中地区。

西路红巾军的管理层,主要是白不信,大刀敖,以及这个李喜喜。

这哥仨,你说他们打仗不猛吧,他们也挺猛,曾经高歌猛击,连续占领了兴元,凤翔,还攻入了长安,可你要说他们特别猛,那也不见得,因为还没等他们扩大战果,大元朝廷就派出了两位名将,一曰察罕帖木儿,二曰李思齐,开始反攻西路红巾军。

这个李思齐,后面的故事还有他的戏份,可这个察罕帖木儿,我们的确是应该讲一讲他了。

察罕帖木儿,名字翻译过来,是白色的铁。

他纯白的一生就如钢铁一般坚韧,在元末历史上留下了独属于他的传奇。

这哥们,原本是进士出身,是个十分纯粹的文化人,但在读书修身的同时,他眼见天下大乱,认为学文救不了大元人,所以干脆投笔从戎,开始自行组织地方武装来剿灭红巾军。

从他正式出道剿灭红巾军开始,他就成为了有元一代特别闻名的军事将领,投笔从戎十年,他以恢复天下,帮扶社稷为自己的最大责任,把自己起家时候的几百号人发展到了百万大军,可以说是南征北讨,转战东西,堪称大元朝廷的救火队员,哪里有战乱,他就奔着哪里去,而且基本只要他出手,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察罕帖木儿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察罕帖木儿 形象)

他带领着自己的队伍,几乎彻底消灭了百万之众的红巾军,扶危房于即倒,揽大厦于坍塌,后来察罕帖木儿死的时候,就连朱元璋同志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天下无人!

察罕帖木儿死了,大元朝廷将不会再有人是我的对手了。

诸位想一想,这样一位仁兄他攻打西路红巾军,那李喜喜他们能受得了么?

李喜喜几人打不过察罕帖木儿,只好仓皇撤退,这一退,李喜喜就退到了四川地区。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不知道有没有注意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但凡天下大乱之时,四川地区都会出现一个割据政权。

西汉末年有公孙述,三国时期有蜀汉,十六国时期有成汉,五代十国时期有前蜀和后蜀,明末的时候有大西政权。

蜀地富庶,又有天险,可以说是易守难攻,这里是造就英雄,造就王朝的地方。

李喜喜一行人到了四川,发现这回真是来对地方了,这里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百姓富庶,倚靠天险,实在是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所在。

所以,李喜喜立刻就脱离了红巾军,把头上的红巾换成了青巾,组建了青巾军,开始和当地的元兵周旋。

此时成都城中的元军主力,就大都被李喜喜所牵制。

(李喜喜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喜喜 形象)

那个从嘉定逃跑的朗革歹,就栖身于成都城中。

这哥们一看明玉珍要打成都的主意,立刻就开始招募士兵,打算再和明玉珍碰一碰。

明玉珍当然不会把这个逃跑大王放在眼里,有青巾军牵制元兵,成都就是一座空城,所以明玉珍马上组织兵力进行攻城。

这一回,脚底抹油的朗革歹当然还是想要逃跑,但他本人虽然跑了,可他的家眷却来不及跑了。

因为,他前些日子招募来的都是些从来没有打过仗的新兵蛋子,看到明玉珍的队伍乌央乌央的攻城阵仗,吓的直接就先跑了。

没有士兵掩护的朗革歹的家属们逃跑不及,被明玉珍给逮了个正着。

抓获朗革歹的妻子还不算,明玉珍还有意外收获,他同时还俘获了那个在嘉定负隅顽抗的赵资的妻子。

您别看这个朗革歹老是战场逃遁,但朗革歹的妻子却很有骨气。

这位夫人对明玉珍身边的将领们义正言辞的说道:

我祖上三代都是元朝的官员,受大元朝廷的册封,领大元朝廷的俸禄,我是平章(朗革歹的职位)的夫人,所以我宁愿死去,也不愿意委身于你们受到屈辱。

一言说罢,夫人立刻投江自尽了。

(明玉珍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玉珍 形象)

明玉珍一看朗革歹的妻子已死,立刻跑过来劝降,表示你看,你丈夫赵资是汉人,我也是汉人,咱们都是汉人,本来应该相互帮助才对,怎么能反过来帮助胡虏呢?所以如果你能劝降你丈夫,我一定要重金酬谢你们。

明玉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赵资的妻子也算是通情达理,第二天就带着明玉珍到嘉定城下去劝降自己的丈夫赵资去了。

当时的情况是,明玉珍不仅俘虏了赵资的妻子,还顺带着俘虏了赵资的小儿子赵锁。

一家人在战场上相见,不免潸然泪下,落泪连连。

如果没有这场战争,如果没有这些纷乱,他们将会是多么幸福的一家人,又会拥有如何平实自在的生活呢?

如今兵荒马乱,他为城中困兽,她为案板鱼肉,实在是可怜可叹。

赵资的妻子跑到嘉定城下,对着丈夫赵资遥相呼唤:

我和儿子不幸被俘虏,但明玉珍没有伤害我们,反而对我们礼遇甚佳,如果你还念及我们的夫妻情分,在乎你的儿子,你就应该投诚明玉珍,以此来拯救我们的性命,让一家人团聚。

说完,赵资的妻子和儿子那是嚎啕大哭,不能自已。

一家人的温情,在此刻的战场上充斥开来,无论是明玉珍这边的将领还是赵资身后的士兵们,都不禁湿润了眼眶。

(赵资 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资 形象)

只有城墙上的赵资,面无表情,对着妻子连声呵斥道:

你这个愚蠢的妇人,事到如今居然还不了结自己的性命!难道你没看到朗革歹的妻子是如何做的,是如何报效朝廷的吗?

严声斥责,话音未落,赵资在城墙上竟然拉弓射箭,把自己的妻子一箭射死了。

射死妻子,赵资还不罢休,又要拉弓射死自己的儿子,幸好明玉珍部的士兵们及时举盾,这小儿子方才免死。

赵资想不明白,为什么就连自己的家人在面对这些乱臣贼子的时候都如此不坚定,而明玉珍也想不明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内心挣扎,能让赵资杀妻灭子也不愿意屈服。

明玉珍没有再说话,而是轻轻挥手,大军一拥而上,弹尽粮绝支撑数日的赵资实在不能抵挡,也只好趁乱逃遁。

重庆拿下了,成都拿下了,嘉定也拿下了,但失败者却并不气馁。

完者都,朗革歹,赵资三位难兄难弟又跑到了龙州,也就是今天的四川北部青川县一带,打算组织兵力,再和明玉珍对抗。

结果,这三位兄弟还没等再度起事,就被明玉珍帐下的士卒们给抓获了。

(战败被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败被俘)

这场说不清是猫捉老鼠还是老鼠捉猫的游戏终于落下了帷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明玉珍这个人不喜杀戮,在长期的交手中,他甚至对这三个人产生了一些欣赏,所以把他们抓获之后,明玉珍一直在好言相劝,劝他们放弃大元,投诚义军。

高官厚禄也许了,金银珠宝也送了,这仨人愣是不为所动,回答明玉珍的,只有异口同声的一句话:

国破家亡,祈速死耳!

大元朝廷危在旦夕,残破不堪,家国沦丧亲人尽失,我们别无所求,只求痛痛快快赶紧死。

最终,三人被斩于街头,明玉珍没有将他们抛尸荒野,而是用厚重的礼节安葬了他们。

因为,在明玉珍看,虽然他们是穷凶极恶,十分难缠的敌人,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值得尊重的人。

木繁草长,故园仍在,如今我们已经找不到这三个人的坟冢,但我们一定能想起,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