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缅北诈骗已经对中国公民的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中国驻缅甸大使要求缅方,尽快进行新一轮联合打击活动。中央政法委也发声称,要从重打击缅甸电诈。但即使如此,还是出现了一些为缅甸安全形势“洗白”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缅甸“洗白”的声音

据观察者网报道,在某篇新闻报道中,赫然出现了一个为缅甸“洗白”的声音。某在缅中企工作人员在采访中称,从自己长期在缅甸生活与工作的经历来看,只要做正规行业、不偷渡,就不会被拐骗。现在要回归理性,不能把整个缅甸都“妖魔化”。

首先,我们当然清楚不是所有在缅人士都是坏人,也不是所有缅甸的土地,都被用来建立园区。但当下缅甸电诈极度猖狂,缅境内多方武装势力割据一方、争锋相对,这都让中国公民的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这名在缅人士的话会让人认为,缅甸境内的危险区域,只有缅北而已。但从事实来看,例如臭名昭著的KK园区,就坐落在缅甸东部的妙瓦底。在犯罪团伙分布在缅甸多地的情况下,纵使不从事非法行业、不偷渡,也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受到侵害。

这些在缅武装势力、犯罪团伙,即使是在中缅联手打击下,都依然未被根除,依旧保持猖獗。该人士散播上述,类似为缅甸安全局势“洗白”的言论,才恰恰是没有理智的,甚至可能会有人因此在缅遇害。现在我们需要强调的,应该是“警惕再警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骗人士张某

中科院博士被骗

据观察者网报道,8月16日,某网友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他有一位张姓博士朋友被骗至缅甸,至今已经长达一年时间。这一年中,他每天都在严密的监控下,被强迫工作18个小时左右。

据悉,张某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后从事博士后研究。在一年前因欠下数万元的债务,于是经介绍去新加坡从事翻译工作,但最终被骗至缅甸妙瓦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诈被害人

此后,缅甸诈骗团伙要求张某家人,向其转账12万人民币作为赎金,但因账户被冻结,这12万没能进入犯罪分子的荷包。这件事情导致张某被拷打,还被关了禁闭。

就连中科院博士都会被骗,可想而知,缅北诈骗分子的手段,一定是层出不穷、无孔不入的。特别是作为人性弱点的“贪念”,对于来自境外的“天上掉馅饼”事情,我们要谨慎加谨慎,小心加小心。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还能看出,有能力、有知识的人不仅是正规公司的需求,在缅北诈骗组织眼中,同样也是一块“香饽饽”。因为优秀的人才可以在不同的诈骗组织之间,来回转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才”卖到3000万

在缅甸你可能会时不时地,听到礼花的爆炸声,这不是为了庆祝任何节日,而是为了庆祝电诈“开单”,放的礼花越多就代表,诈骗金额越高。电诈犯罪在缅甸就是这么的明目张胆,诈骗分子将中国公民的损失,视为“战果”来庆祝。

带来这些“战果”的人,在电诈犯罪组织眼中,自然就是重中之重。电诈犯罪组织之间,这些“人才”会被来回转卖,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果敢地区,一个优秀的电诈“人才”,能卖出3000万人民币的高价。

这种“人才”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能言善辩、巧舌如簧”的人,另一类则是“技术型人才”,例如程序员以及会使用图片、视频等编辑软件的人,他们都是电诈犯罪组织的“中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没有买到“人才”的组织,则是会选择大打出手,甚至不惜为此付出一些的手下的生命,进行激烈火拼。

至今张某都没能回到祖国,可能已经陷入了类似的转卖情况当中。当前对缅甸的描述是“妖魔化”,还是在如实叙述,相信大家也十分清楚。缅甸当前的安全形势,是怎么洗都洗不干净的,缅民众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更不要谈中国民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