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高台县,估计听说过这个地名的朋友不多,然而它却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此设县,高台扼守“丝绸之路”要道,中外往来商贾络绎不绝。这座古城见证了历代王朝的兴衰,也经历了中外文化的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台县博物馆收藏着3027件文物,不论是展馆级别还是文物数量,在全国来看都平平无奇。不过,该馆珍藏着一件一级甲等文物,不仅被明令限制出境展览,还被授予0001的编号,它就是唐代书法家程待宾的小楷真迹《金刚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作品并不是在高台县出土,而是在上世纪初发现于敦煌莫高窟的藏经洞中。熟悉敦煌文物史的朋友都知道,从1900年起,藏经洞中遗存的万卷“遗书”先后被法国、英国、沙俄、日本的“考古学家”带走,而这件小楷真迹躲过了一劫。彼时敦煌成了文物贩子们的“天堂”,为了保护剩下的文物,有识之士将它们带去中国各地保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关于程待宾的记载接近于零,但他是一位真正的高手。苏轼曾说:“真生行,行生草。真如立,行草如行如走;未有未能行立,而能走者也。”在他看来,楷书是行、草的字体,而草书和小楷又最能见笔者的功力和运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书法史上的小楷,王羲之《黄庭经》、钟绍京《灵飞经》和程待宾的这件《金刚经》可以代表三大体系。钟繇、王羲之以及后世王宠、祝枝山的小楷,用笔圆融、笔画圆转,还有几分篆隶风格,是为小楷中的古朴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献之、钟绍京以及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的小楷,尖锋入纸、笔画遒媚多姿,锋芒显露,是小楷中的精秀派。而程待宾代表了另外一大体系“写经体”。武则天在位期间,开窟造寺、修建庙塔,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一时间聚集了海量的抄经僧,他们负责抄写释家典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经体真迹虽多,但能称为经典的很少,原因是抄经生水平高低参差,只有那些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官方抄经生,才是真正的高手。而在这些高手中,程待宾又是最顶尖的。首先程待宾的小楷学自虞世南、智永,并上追六朝,具有深厚的古法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帖起笔的藏露,行笔的中侧锋变化,以及笔画的粗细对比,行笔使转调锋,收笔的内擫与外拓等,都极为顺畅自然。结字以横取势,内紧外松,间架紧实而四周舒展。

这件作品是武则天从几千卷经文中精心挑选出来,用以祭奠双亲,这足见她对此作的挚爱,也正因如此,程代宾才有了署名权,在卷末写下“咸亨三年六月七日门下省群书手程待宾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待宾笔法严谨细腻,奉敕令所写,更是每一笔一丝不苟,而书写的内容又是微言大义,充满智慧,综合起来,使得此卷美的不像是凡间之物。学小楷者如能把此卷练透,那么运笔、结字技巧也就掌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将程待宾小楷《金刚经》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笔墨细节纤毫毕现,见此作如见真迹。欲购此帖,请点击下面链接一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