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两月银,把一个女人活生生地变成一头奶牛。”末代皇帝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中,回忆起自己的乳母王连寿时说。

1906年,溥仪降生于醇王府。在封建社会,孩子出生后,富贵人家常常会请专门的乳母来喂养。因此,一则“招聘”启事很快就被贴在了醇王府的门口:寻找一位合适的乳母。

虽然这个工作月薪只有二两白银,但当时民生凋敝,这二两白银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应征者络绎不绝。经过严格的筛选,一名叫王连寿的19岁女子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连寿是个苦命的女子,不久前,她刚刚生下一个女儿,然而,命运弄人,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只留下年迈的公婆和嗷嗷待哺的女儿。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王连寿不得不含泪将女儿交给公婆,应聘成了溥仪的乳母。

与普通乳母不同的是,作为醇王府的乳母,她承受着更多的责任和压力。除了日常喂奶,她还要接受一些额外的附加条件,比如必须每天食用一只无盐的猪肘子;不得返回家中与自己的亲生女儿见面等等。

这些条件,可以说是十分苛刻,而且违反了人性,但王连寿却没有丝毫抱怨,默默承受着压力,工作起来特别认真负责。她不但在生活方面把溥仪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于溥仪的性格塑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光绪帝逝世后,溥仪被扶持为新帝,可他年龄尚幼,皇宫内人与人之间冷漠和唯利是图的环境,造就了他顽劣的性格,渐渐长大的他时常发脾气,甚至以作弄他人取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逼着太监吃地上的脏东西、用水龙头对着太监喷水......宫女太监们不敢以下犯上,只能任他胡来,宫中的师傅们经常用历史上圣君的故事劝诫溥仪,他也当耳旁风,只有王连寿的规劝,溥仪能听得进去。

有一次,溥仪坏主意上来,命令一个太监将掺杂着铁砂的蛋糕吃下肚。太监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却迟疑着不肯吃。溥仪正要发火,恰巧王连寿来了。

她一看就知道溥仪又在捉弄人,就轻声问:“那里头放了铁砂子,叫人怎么吃呀?”

溥仪任性地答道:“朕就是要看他吃蛋糕的样子!”

王连寿又说:“那牙被崩了,怎么吃饭?不吃饭,人就没法活了!”

“可朕就是想看这个乐子!”溥仪不乐意了。

“要不把铁砂子换成绿豆吧,咬绿豆不也挺逗乐的?”王连寿立马出了个新主意。

就这样,铁砂换成了绿豆,太监敢吃了,溥仪也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溥仪不再随意捉弄别人,王连寿经常教导溥仪:“你和我还有这些宫女太监都是一样的血肉之躯,受到了伤害都会痛,都会死。”

可以说,王连寿是真正把溥仪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了。正是有了王连寿的这些正向引导,让溥仪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做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可惜,好景不长,溥仪断奶后,失去利用价值的王连寿立刻被太妃们赶出了宫,无论溥仪怎么哭闹,也没能使自己的乳母回来。

溥仪结婚后,终于有了一些话语权,经过多方寻找,重新把王连寿接回了皇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抗战胜利,溥仪的生活也经历了重大变故,他被苏联红军遣送至苏联受审,乳母王连寿则在转移途中,不幸被日本人杀害,结束了她充满坎坷的一生。

1964年3月,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成功出版,书中,他专门用了一整个章节回忆自己与乳母王连寿的往事,就像一个儿子在回忆和思念自己的母亲。

王连寿的陪伴,填补了溥仪童年的孤寂,她的教诲,让溥仪在权力的漩涡中保持了一份纯真,也为他复杂的一生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