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分开善心、慈悲心与菩提心,也就区分开了佛教与外道,也有利于更好地区分大小乘。

一,善良是一种美德

善良的发心便称作善心,而辞典对于善良的解释是“纯真温厚,没有恶意”。

心性柔软的世人较为容易生起善心,他们会被世间的苦难触动,也因而会做一些利益生灵的事,如从事类似于红十字会与希望工程之类的善行。

然而,善心也的确有其局限性,一是受众范围小,往往只是身边的人或偶尔接触到的群体;二是并未时时刻刻在心中提点;三便是利他之心很难超越利己之心,往往都是在对自己利益造不成根本性损害的前提下进行的。

尽管如此,善良也毫无疑问是一种珍贵的美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四无量心与慈悲心

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慈悲心则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此二者较善心已大大迈进一步,却离菩提心还有一些距离。

以小乘而言,经论上时常有声闻乘圣人对仇敌的救度,以及对陌生人施予援手,这些已远远走在“善行”前。但仅因为他们不曾将一切众生视为母亲而欲救拔,就被称为“自了汉”,由此可见佛教心量之大!

得初禅根本者可生起四无量心,慈即与乐,悲即拔苦,喜是见众生离苦而喜,舍是努力行前三行而并不生执著。无量则是说其所缘的有情无量,引无量福故,感无量果。

而在大乘中,证得菩提心之前会有慈悲心为铺垫,即一种珍视众生如母、爱护众生如子,祈愿一切有情远离痛苦的发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最上胜者菩提心

用一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菩提心的内涵:“为了一切众生,一切为了众生。”

善心是仅对少部分特定的众生,慈悲喜舍开始针对无量众生,慈悲心是不忍见一切众生掉入深坑,于是希望有人施救。

而菩提心除了不忍,更是发起毫不犹豫的行动:为一切有情除苦、予乐的担子就由我来担当,既然能圆满做到这个任务的人只有佛陀,那么从今日起我就要为实现成佛而不懈努力!

同时生起自他相换的心念,即众生之苦让我一人承受,我的所有福报安乐愿众生享受。这样的心念便是胜过善心、四无量心与大慈大悲之心的菩提胜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