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冯太后27岁时,召见御医为自己瞧病,太医开完药回家后,就赶紧让妻子收拾行李,连夜带全家逃了。
公元465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25岁的文成帝因病英年早逝,24岁的冯皇后沦为寡妇。拓跋濬与李贵人之子拓跋弘继位后,尊为冯氏为皇太后。
此后,朝政一直由冯太后把持,拓跋弘冯太后摄政的做法大为不满,遂于公元471年,禅位于4岁的太子拓跋宏,即后来迁都洛阳、倡导汉化的孝文帝。
年幼的拓跋宏即位后,祖母冯太后继续执掌朝政,在这种历史机遇下,她创造了两度临朝的记录。名望堪比汉初的吕后,功绩和女皇武则天不分伯仲,但后世对她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相传冯太后27岁时,召见御医为自己瞧病,当御医为她诊脉时,身上却冒出了冷汗。诊完脉之后太医对冯太后说道:“您因为过度操劳国事,才会导致身体不适,吃一副汤药就好了。”
太医提笔给冯太后开了一张药方,随后故作镇定地离开了皇宫。刚一到家,他就赶忙对着妻子说道:“快快快,赶紧收拾东西,咱们得跑,要不然没活路了!”
妻子不明原因,刚要多问几句,就听太医低声吼道:“让你听我的,什么时候出错过?快点收拾,别声张。”
说罢,妻子看了眼神色紧张的丈夫,叹了一口气就赶忙收拾东西。之后,太医带着妻儿老小逃离了京城,此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当人们才了解这位太医的良苦用心后,都纷纷夸赞他是一个聪明人。否则,也会和其他两位太医一样小命不保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冯氏出生时父亲冯朗早已投降北魏,并被封为辽西郡公。不过北魏对这个降臣始终不放心,后来冯朗牵连到一桩大案中,拓跋涛一怒之下诛杀了冯朗。
按理当时的惯例,冯朗的家人都要被连坐,但念及冯氏是一个小女孩,于是就对她网开一面,让她入宫做了一个婢女。
后来,冯氏在姑妈冯昭仪的照应下,才算有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拓跋濬登基之时,比他小一岁的冯氏被立为贵人,当时她才12岁。
大婚之后,这对小夫妻的感情十分融洽,拓跋濬执政时期任用汉臣进行大力改革,国家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冯氏对拓跋濬的崇敬之情日益加深,并从中学到了很多治国的方略。
太安二年,拓跋濬册立15岁的冯氏为皇后,她在主持后宫期间,凭借过人的智慧逐渐树立起了威信,这也让拓跋濬对她刮目相看。
拓跋弘出生之后,依据当时的规矩,他的生母李氏被赐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母凭子贵擅权干政。此后,拓跋弘由冯氏亲手抚养长大,太子对养母冯氏也十分敬重。
可惜天公不作美,被誉为“有君人之度”的拓跋濬,在25岁时突然病死于太华殿。冯氏哀痛不已,整日以泪洗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作为一个性格刚毅的女人,很快冯氏就整理好悲伤情绪,将12岁的太子拓跋弘扶上皇位。当时,太原王和乙浑阴谋篡位,这对孤儿寡母的处境十分危险。
彼时,贵为太后的冯氏当机立断,命拓跋丕、源贺、牛益等人,亲率大军消灭了乙浑。此后,颇有才干的冯太后开始临朝称制,并做出了很多荒唐事。
年轻貌美的冯太后,为了排解内心中的寂寞和孤独,经常召李弈入宫陪侍。时间久了,各种流言蜚语四起,这让拓跋弘大为恼怒。
后来,找了一个借口,将冯太后的宠臣李弈杀死了,这让冯太后的内心十分不悦。为此,她联合朝中的权臣逼迫拓跋弘禅位,拓跋弘一开始想把皇位禅让给叔父拓跋子推。
不过遭到了冯太后和宗室力量的阻拦,无奈之下只能传位于幼子拓跋宏。这也给了冯太后再度把持朝政的机会,而她的行为也变得更加放浪形骸。
文成帝去世三年后,年仅27岁的冯太后感觉身体不适,于是频繁召见御医为自己把脉。第一次御医性格较为直爽,他给冯太后把脉之后,直言不讳地说:“您这是喜脉。”
结果,冯太后二话不说,就派人将这个御医拉出去斩了。毕竟,她作为一个孀居3年的寡妇,怀孕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接下来,她又让一名御医入宫把脉,鉴于上一个御医的不幸遭遇,这次御医给冯太后把完脉后,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他的结局自然也是悲剧收场。
最后一名也就是开头的那一位御医,他进宫后学聪明了,给冯太后开了一张药方,也并未多说什么,只让太后好好休息即可。殊不知这个御医给冯太后开的药方,实则是一剂打胎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他就带着一家人连夜跑路了,对外宣称是家里有急事,需要回乡下。冯太后服药之后,她的“病”自然也就痊愈了。后来,冯太后听闻太医家里有事,已经离开后,她也并没有再追究,反而就让此事翻篇了。
冯氏从一介亡国婢女,最终在命运的安排和个人的努力下,坐上了北魏太后的宝座,不得不说真可谓是造化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