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江苏协昌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协昌科技”、股票代码:“301418”)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9:31,协昌科技股价涨111.06%,报109.5元,总市值79.9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协昌科技坐落于美丽的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主要从事运动控制产品、功率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较强的研发设计能力、安全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公司逐步构建了上游功率芯片、下游运动控制产品协同发展的业务体系,形成了品牌影响力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的良性发展态势。

运动控制产品方面,随着协昌科技不断推进技术迭代和市场开拓,报告期内公司运动控制器销量分别为684.14万个、795.96万个和909.14万个,2020-202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5.28%;功率芯片方面,协昌科技报告期内先后突破低损耗屏蔽栅沟槽技术、超级结应用技术、低成本化IGBT芯片技术等,完善了产品结构,有效提升了市场地位,为公司盈利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软件+硬件” 建立和巩固运动控制器产品技术优势

报告期内,协昌科技运动控制器的下游客户以中大型电动车整车厂商为主。电动车作为主要交通代步工具之一,直接面向终端消费市场,因此行业内中大型电动车整车厂商在经营过程中普遍注重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继而对作为重要组成部件的运动控制器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

协昌科技运动控制器产品在电动车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和其一直坚持从“软件+硬件”两方面建立和巩固产品技术优势分不开。

软件方面,协昌科技自主研发并推出了矢量变频控制方案、应用Q轴非对称注入算法的无霍尔电机控制方案等多种控制方案,控制信号输出较为稳定、运行效率较高,有效降低运行噪音和性能损耗。

硬件方面,协昌科技深入MCU参数定义、电子线路布图及应用功能拓展等方面的研究,自主研发并形成了大电流电子线路布线、MOSFET并联均流等核心技术,有效提升产品性能及稳定性。

协昌科技现已建立苏州市电动车智能控制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及江苏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运动控制产品取得了多项技术水平方面的相关认证,具体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和不断提升的市场认可度,协昌科技报告期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并与绿源集团、雅迪集团、小刀集团、爱玛集团等国内一线电动车整车厂商客户间的合作关系保持良好。另外,随着近年来下游电动车行业持续整合、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公司下游客户自身业务规模的扩张也带动了其对公司运动控制器产品的需求。

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助力高端功率芯片的国产化进程

芯片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与基石,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功率芯片,尤其是高端的MOSFET、IGBT等产品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的芯片厂商凭借自身的市场先发优势,占据了国内的MOSFET主要的市场份额。近年来,中国本土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发展,逐渐打破了国内功率芯片市场受制于国外技术垄断的局面,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已经逐渐体现,并获得市场认可。

功率芯片行业市场容量巨大,行业内企业众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充分,一方面,英飞凌、安森美等国际厂商凭借长期积累的规模优势,形成了“大而全”的产品业务线,同时,随着国内技术水平的升级进步,一部分协昌科技在内的国内企业专注于特定专业领域的研发设计,逐步形成了“小而精”的竞争优势,并不断推动国产替代进口的行业趋势。

协昌科技功率芯片产品主要集中于运动控制领域,通过紧紧把握运动控制器的应用领域,利用功率芯片与运动控制器的上下游同步开发的优势,为公司功率芯片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向消费电子、锂电管理、新能源等方向拓展。

协昌科技以子公司凯思半导体作为功率芯片业务经营主体,专业从事功率芯片的研发设计及销售,逐步开发并建立了沟槽型MOSFET(Trench-MOSFET)、屏蔽栅沟槽型MOSFET(SGT-MOSFET)、超结MOSFET(SJ-MOSFET)等产品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体系。公司功率芯片研发中心先后被评为苏州市高品质微控制器及功率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功率半导体器件(MOSFET)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外,近年来,公司功率芯片产品取得的技术水平方面相关认证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期内协昌科技积极筹备深沟槽栅极型超结功率MOSFET研发、内置快恢复二极管的超结功率MOSFET研发、基于SGT架构的新型IGBT芯片研发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研发项目开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并提高现有的市场地位,推动高端功率芯片的国产化进程。

此次IPO,协昌科技募投项目功率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旨在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具体来说,该项目如成功实施不仅有助于加快公司在功率芯片领域的技术追赶,打破国外企业技术封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而且有助于改变当前严重依赖进口的依赖局面,推动高端功率芯片的国产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