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老宅是城市的根脉所系、灵魂所在,斑驳沧桑的白墙、高低错落的老宅,穿行在常熟的历史街区,蓬勃而出的“焕新力量”,正一点一点改变着这里。自2020年末起,常熟在西泾岸街区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整理更新试点工作,致力盘活传统院落。

近日,常熟市西泾岸历史文化街区两栋历史建筑——西面店弄6号、西仓前下塘17号民居顺利通过了常熟文物及古建专家的评估验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仓前下塘17号民居

这处民居位于西仓前下塘17号,建于清代,坐南朝北,呈四合院式布局,2009年被公布为常熟市控制保护建筑,2017年被公布为常熟市历史建筑。该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建筑工艺精良,对于研究常熟清代建筑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因后期维护不善,原有建筑风貌遭到破坏,需进行风貌恢复及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前

步入焕新后的老宅,“匠心”“情怀”扑面而来,整个修缮工作将“修旧如旧”演绎得淋漓尽致,时光在院落里留驻,依旧飞翘的屋檐、始终矗立的石柱、精巧的木质架构,都重现了清代时期的江南雅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后

据介绍,修缮工程对整体建筑的木结构进行了更新迭代,还增设了屋面防水,恢复了前檐飞椽及花檐滴水的样貌,按传统样式重做木门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面店弄6号民居 陈海峰 摄

西面店弄6号民居系民国时期所建,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现存门楼及南侧辅房,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该建筑是常熟城区保存较完好的民国建筑,对研究近代营造技艺有一定参考价值,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居住条件的重要参考,但因后期缺乏维护,同样遭遇建筑风貌被破坏的状况,需进行风貌恢复及整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前

如今来到这里,远远就能看到这幢高高的白色小楼,楼前的水磨石立柱阳台,半环形的外挑阳台让人眼前一亮,透过阳光下光滑流转的彩色玻璃,民国风貌建筑的骨骼清晰可见,未来人们或许会在这里饮茶品茗,体会江南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新后

据介绍,修缮工程对木楼板、木梁柱及木格栅进行检修,加固了整栋建筑的木结构,还原了它整体原先的民国风貌;增设了屋面防水,并且保留了花窗以及立柱这些比较有特点的建筑样式。

工作人员介绍,随着两栋历史建筑修缮工作的完成,未来将根据整个街区的规划,结合院落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满足名城保护前提下进行活化利用,引进食宿、商业、文旅等相关业态。

开展古建筑与传统院落修缮是落实名城保护,推进古城振兴,是增进民生福祉的一条必由之路。作为常熟古城四个历史街区之一,西泾岸街区共有25处文保、控保建筑,传统建筑保存众多,明、清、民国时期均有。在保护更新前,这些老宅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破损、公共空间不足、基础设施匮乏的情况,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整个修缮过程,在“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原则下尽可能还原材料、结构、形制、工艺,保持建筑整体的原汁原味。同时,在满足名城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活化利用,让这些老宅“活”出新精彩。

来源:常熟市住建局 常熟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单位:常熟市住建局作者:徐关鑫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