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942年的11月13日,距离装甲掷弹兵科朔雷克来到“冬季阵地”已经整整13天了,虽然他和他的补充营处于相对安全的后方,但每天仍能遭到苏军对他们的炮击和空袭。可以看出,苏军一直以远程火炮和战机袭击的方式来消耗德军的后勤补给线,从而减轻正面战场上苏军的压力。此时斯大林格勒的气温已经到了零下15度,战况在低温的加持下变得更加激烈,第一连的前线作战士兵仅仅剩下了18人,他们不得不被改编成了一个战斗群,哪里需要就要去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科朔雷克和另一名队友自告奋勇的抢到了一个任务,就是和战地厨房的几名工作人员一起为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士兵送饭菜。夜幕降临,他们出发了,因为他们只有在夜幕的掩护下才能更加安全的将补给送到前线,为此他们连车灯都不敢开,只能在月色的照耀下前进。科朔雷克对前线的战况非常好奇,询问了战地厨房的队友才得知,斯大林格勒的主战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昨天第一连还据守着一个拖拉机厂,今天就向南移动到了一个叫“网球拍”的地方,这也意味着科朔雷克他们前去送饭菜也不能一下子找到队友,还得慢慢寻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沃罗普诺沃车站几公里,科朔雷克一行人就进入了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从远处看去,这座城市到处都是浓浓的黑烟和燃烧的火焰,而且还伴随着呼啸的炮弹和震耳的爆炸声,这对于第一次看见真实战场情景的科朔雷克来说,简直恐怖极了,像是世界末日一样。虽然科朔雷克之前也曾想象到过战场的残酷,但当亲眼看见时还是着实被吓了一跳。然而,为了顺利完成送饭菜的任务,科朔雷克不得不硬着头皮朝废墟中心走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科朔雷克自述,一行人每往前走一步,落到身边周围的炮弹就越来越密集,此刻的他既紧张又害怕,心脏都要蹦到嗓子眼儿了。这时,被德军称之为‘斯大林管风琴’的一种武器又开始呼啸。实际上,“斯大林管风琴”就是我们熟知的喀秋莎火箭炮,该型火箭炮从1941年开始装备苏军,是一种运输方便的车载轮式火箭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喀秋莎有很多优点,第一就是它的火力强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射出几十发炮弹,能对敌方目标进行饱和式打击。第二就是火炮系统重量很轻,发射装置不需要承受高压力和高后坐力,这样不仅移动速度很快,而且还方便运输。第三是它的射程非常远,战斗射程能达到8500米,通过技术突破增加射程难度也不大,这也是喀秋莎火箭炮能在二战时期长期担任远程打击任务的基础。喀秋莎可以说在二战中立下了大功,它也从此名扬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朔雷克曾这样描述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喀秋莎发射炮弹的声音非常恐怖,像一千只翅膀同时扇动起来似的。它的炮弹会像雨点般稠密,落到地上看起来就和烟花炸开一样,一块不大的弹片就可以轻而易举将一个人杀死。喀秋莎的精准度不高,但当它对一片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时,置身于炮击地带的人将没有活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往前走,车辆越难行驶,科朔雷克他们不得不一边清理废墟,一边小心翼翼的前进。又走了一段距离,车辆目标就显得非常大,不时有苏军双翼飞机进行扫射,科朔雷克一行人不得不背着物资开始徒步前进。弹坑和瓦砾碎石随处都是,机枪和步枪的声音交杂着,炮弹的呼啸声和爆炸的轰鸣声接连响起,斯大林格勒前线的真实情景就是这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斯大林格勒战况确实焦灼,残酷到令人害怕,血腥到让人发指。科朔雷克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前行,对于他来说,每前进一步,就离地狱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