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配图

七月七(农历七月初七的简称)是我们村庙会的正庙日。

七月七在民间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且充满神话色彩。传说,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以天河阻隔,每年逢七月七,喜鹊搭桥,二人才有一次“鹊桥相会”,所以这天的喜鹊很少见。为了甄别这一传说的真伪,小时候,我们当真到处去寻喜鹊,结果,那天喜鹊还真的少见。

又传说,这天晚上藏在葡萄架下侧耳细听,能听到牛郎织女私语。如何偷听他们的悄悄话,一群孩子也商量过,可惜那时的人家一般没有葡萄架,只好作罢。

七月七那天,多少会下点雨。老人说,这是牛郎和织女落下来的泪水。一年见一次,一次只一天,这泪水比黄连还苦。于是,我心里对牛郎织女充满同情,暗暗祷告着七月七这天白天长一点,黑夜不要明。

最早进入我心中的“牛郎织女”,还是儿时听老人们讲的。在昏暗的油灯下,爬在炕头,雨打窗棂沙沙响,奶奶慢声细语,仿佛是在讲述昨天发生的故事。我们支着耳朵听,听到牛郎织女被天河隔断,不得相见,心中说不出的难受,打那时起,就对王母娘娘产生了反感。牛郎的勤劳善良,织女的忠贞不渝,老牛的知恩图报,王母娘娘的阴冷狠毒,在我们小小的心田里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每到农历七月七日,总要抬头望望天空,想看到喜鹊搭桥,二人相会。长大后也是如此,明知道这是浩瀚星空中的自然现象,依然仰望,想象着,牵牛星织女星已幻化成牛郎和织女。

七月七还有中国的情人节之说。能够选择七月七过庙会,我坚决认为我们村的庙会历史渊源深长,内涵丰富,意境美好。你若不信,有诗为证:“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这首诗名《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写的,诗中所讲“牵牛织女”,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牛郎织女,这个神话传说和这首诗都编进了今天的小学教科书。天上有星,民间有传,节里有位(次),诗中有述,乡下有庙(会),也只有七月七了。我们村的庙会是七月七,顿觉骄傲。

村是大村,庙是大庙,交通四通八达,来往便利,乡亲们又好客,所以庙会吸引了商贩无数,摊位绵延数里,赶庙看戏的人络绎不绝,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庙会之大,还在于时空上的辽阔。直至庙过完了,戏台空了,一周之内,还有不少摆摊的人舍不得走,转摊的人不停地来。

无忧无虑的童年几个七月七就把它哄走了。长到初晓爱情,也正好看懂戏了,庙会期间,我们三个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也要搬上凳子,选个好位置,早早坐进人群中,从鼓点响起一直看到演员谢幕。周围的老年戏迷都比不过我们。不知道牛郎织女,就不解七月七,不好好看戏,就虚过了庙会。

离开老家十七年,每年过庙都要回村。庙会往往赶在暑假末期,时间允许,村里的哥哥请,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们请,从午宴吃到晚宴。吃喝其次,叙旧为主,吃饱喝足,台底看戏。灯火通明,映亮半个夜空;星河璀璨,连通天上人间;唱念做打,尽现戏曲魅力;吹拉弹奏,直达云霄宝殿……牛郎织女走了,剧团还不想走;剧团走了,摆摊的还不想走;摆摊的走了,赶庙看戏的人还不想走……

家乡的庙会就如窖藏的陈酿,浅浅一杯,已然醉了。

焦点阅读

电子邮箱:Chnjinju@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