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心痛瞬间,是被视频中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戳到的。
打开某短视频平台,映入眼帘的是视频中一片被“尿毒症”镣铐锁住的青春。这些孩子一部分还未成年,另一部分仅仅处于刚刚毕业正怀揣梦想步入新社会的萌芽阶段,直叫人觉得心酸!
值得注意的是,视频中的主人公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大家都没预料到,尿毒症可以来的如此突然,没给他们留出一点准备时间……
01
肾脏问题或许已经存在
而90%的人无感
短视频中的一位女主人公“笑笑”(化名)曾这样描述其患病历程:“一次学校体检中检查出了中度贫血,而后伴随出现的食欲下降、以及频率越来越高的眩晕感让我不得不就医,这一举动也彻底打破了我平静而美好的大学生活。只不过,怎么也没想到检查结果竟然是尿毒症晚期,犹如晴天霹雳!”
图源:主人公“笑笑”视频截图
2023年2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周脉耕、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凡凡等在JAMA内科学子刊发表的第六次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2018-2019年,预测我国共计有8200万成年人患有慢性肾脏病(CKD),但知晓率仅10%。
肾脏损伤,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对大部分的早中期肾病患者来说,没有症状是常态,有症状只是一小部分人。
根据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约1/4的肾病患者初次就诊时已经是尿毒症晚期[1]。
02
重点关注关键指标
以防肾病加重
尿毒症是一种通俗叫法,医学上称终末期肾脏病,是各种慢性肾脏病的最终结局。也就是说,许多慢性肾脏病,如果没有做到有效控制,最终会发展到尿毒症[2]。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曾发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中写道:蛋白尿永远是最能直观反映出当前病情状况的一项指标,很多时候用肉眼都可以观察到。对于出现蛋白尿的患者来说,最佳的治疗结果就是24h尿蛋白定量稳定在1g以下,这样能大大延缓病情的发展;1g以上但没有超过3.5g的,定期检查肾功能并积极配合治疗;超过3.5g,意味着肾脏实质性损害,必须努力保留残存肾功能。
图源:Pixabay
而说到肾功能,就不得不提到肾功能的另一项关键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60 ml/min以下时,说明肾脏功能开始受损,一定要加以重视、保留肾功能。
此外,血压是否稳定、并发症是否得到控制、尿酸是否偏高等,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病情。
贵为“先天之本”的肾脏有着排毒和维持身体水平衡的重要功能[3],但是,多数人生活中总会忽略对肾脏的保养,特别是一些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给肾脏带来了很大负担。由于肾脏疾病早期症状的不明显,等发现病情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03
饮食和肾脏健康联系紧密
曾有来自日本金泽大学附属医院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探讨了不良饮食习惯与CKD的关键预后因素——蛋白尿发作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utrients上[3]。
研究小组调查了1998-2014年间超过2.6万人在金泽市进行年度医学检查的40岁以上的患者,并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3.4年的随访,分析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CKD的影响,并将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定义如下:
● 晚餐太晚(每周3次或3次以上在进餐后2小时内上床睡觉);
● 每周3次或3次以上不吃早餐;
● 快速饮食(比同年龄段的人吃饭要快);
● 夜宵(每周在晚餐后加餐3次或以上)。
其中,晚餐吃太晚和不吃早餐的参与者,其蛋白尿发作风险明显较高(分别为p=0.016和p=0.016)。而快速饮食和夜宵与蛋白尿发作的风险增加无关(分别为p=0.994和p=0.222)。
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长期不健康饮食不只会导致蛋白尿哦,所以吃好喝好真的很重要!
04
肾病早期干预
定期体检至关重要
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秦岩曾在采访中提到:慢性肾病的特点之一就是起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少特征性,即使已有轻中度肾功能损害时仍然可以无任何症状,甚至有的患者到了尿毒症阶段仍然没有感觉不舒服,因此肾病有时被称为“沉默的杀手”,这和肾脏本身的结构及其强大的代偿功能有关。
对待起病隐匿的肾病,如何能做到早期发现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唐雯表示,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定期体检是发现肾病的重要手段。
1、 尿常规:需要关注尿常规的检查结果,如果尿常规结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医;
2、血肌酐:关注血肌酐指标,如果出现异常升高,需要及时就医,即使在正常范围,如果有动态的持续升高,也需要关注;
3、肾B超:如果患者B超显示肾脏萎缩明显,往往意味着病情恶化到了严重的慢性肾衰竭,此时病情治疗难度非常大。
大多数肾病患者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基本能控制住病情,不会发展成尿毒症。即便少数人发展到了尿毒症,也并非绝症。
保持乐观心态,通过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完全可以恢复正常人的生活。疾病也可以定义为生活磨难的一种,因此,从容应对,剩下的交给天意就好咯!
来源:医学论坛网
作者:韩雪静
编辑:珂柒
审校:清扬
封面来源:Pixabay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