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一部校园戏剧《蒋公的面子》红遍大江南北,该剧来西安巡演时,我也有幸看了一场,感觉确实不错。

《蒋公的面子》讲述了一九四三年,蒋介石任中央大学校长时,邀请中文系三位教授吃年夜饭的故事。这部戏剧围绕着“去还是不去”这个问题展开。戏剧采用了双时空叙事的方式,展现了在抗战与文革两个时期这三位教授的不同面貌。整部戏剧的对白文采飞扬,几位演员的表演十分内敛,比较精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话剧引人瞩目的是作品较高的思想价值与文学性。有种观点认为,《蒋公的面子》这部戏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在当前极端贫瘠的戏剧文学状态下,让戏剧重新回归了文学,创作者完全是可以在舞台呈现上做得更好。

但《蒋公的面子》选择以一种非常自信的方式保持校园戏剧的质朴本色,淡化导演的痕迹,简化舞美的设计,以突显剧本的文学性,以矫正当前话剧文学的沉沦,这正是一种戏剧精神上的回归”。而事实上,《蒋公的面子》在舞美与舞台调度上的取舍,是否能够好地表达出剧作的艺术价值,在这一问题上,我更愿意保留我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授曾在《论戏剧性》一书中对戏剧的本质作出表述,认为“戏剧,究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在这一观点上,我是十分认同的。戏剧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相较于文学应当是有区别的,文艺评论家侯金镜曾说“把人物性格用明确洗练的舞台动作(性格的动作性)表现出来,就产生了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戏的因素”。

纵观《蒋公的面子》一剧,颇有“卡西莫多之殇”感觉,它拥有着深刻的立意,它的幽默也是十分具有涵养的,从文学的角度看,这是一部戏剧文学的佳作,就如同卡西莫多高尚、纯洁的心灵。但从舞台性上看,《蒋公的面子》也有着卡西莫多令人惋惜的容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业界人士评价,说它是一部没有表演,没有导演,没有舞美,没有音乐的戏剧。确实如此,导演刻意的剥离了很多戏剧元素,通过这种方式去展现本剧极高的文学性。三位教授在舞台上文采飞扬,侃侃而谈,十足的文人风范。然而长达两个小时作品以这种方式展现,让有些观众戏称是在“看相声”,其中舞台表现的戏剧性让人难寻踪迹。

我想,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显然是由于导演对戏剧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所造成的。导演教授认为“将戏剧性的表演和非戏剧性的表演区分开的不是别的,是文学。”,然而,在我看来,将文学与戏剧区分开的,也不是别的,正是动作、表演。因此,戏剧中的文学性与动作、表演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淡化表演,或是淡化文学,最后的结果都是艺术表现力的削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戏剧情节与戏剧节奏的看法,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浅薄看法。《蒋公的面子》这部戏的情节感并不强,导演也无意将冲突设置在故事发展情节上,而着力于不同人物间的性格冲突、观念冲突,以及人物自身的内心挣扎。

的确如此,好的剧作并不仅以情节的跌宕起伏、出人意料取胜,而是通过情节的发展,展现深陷其中的人物自身所表达的思想观念,情节始终是塑造人物的一种方式。我并不认为,每一不同戏剧流派的剧作都应当有十分强烈情节感,但剥离情节并不等于剥离戏剧节奏。

看了《蒋公的面子》,我认为,该剧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没有情节,而是没有节奏。剧作的整体是一个回忆式结构,将“现在”设置于文革时期,将“回忆”设置在抗战时期,通过场景转换与暗场过渡完成时空变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剧与导演如此设计,使得戏剧中三位教授大段的对白如同一盘散沙,像妇人无休无止的絮叨,尽管,这个“絮叨”饱含思想价值,不乏风趣幽默,但这种繁琐性对白,却使得全剧节奏拖沓。并且在我看来,这种单纯的时空转换并不是戏剧节奏,更像是文学中的自然段划分,仅仅具有时空含义,缺乏戏剧性的设置,在舞台呈现上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没有高潮。

我想,我与导演观念这些不同的认识,应当源于对“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与“舞台呈现上的戏剧性”的不同认识。导演教授,作为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名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了近年来,我国戏剧界作品文学性与思想性的贫瘠,出于教师与文人的责任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戏剧作品中的文学性,矫正戏剧界过于重视舞台表现的某种偏激,这是一种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我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出发,认为所谓的“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与“舞台呈现上的戏剧性”始终是构成戏剧艺术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文学性赋予剧作思想价值,而舞台性赋予其作为戏剧艺术的价值,对于一部终将被搬上舞台的剧作而言,二者的关系更加显得亲密无间。

《蒋公的面子》这部戏剧,当被搬上舞台之时,它无可避免的需要褪去部分文学外衣,而作者选择了戏剧艺术作为她思想的表达方式,也需要无可避免地遵循这一艺术门类的某些特征,若剧本仅仅作为一个文本流传,却无法在舞台上得到观众的青睐,它的生命力又能有多长呢?当代戏剧文学性的极端贫瘠,是中国戏剧的伤痛,却不应当成为评判佳作的唯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公的面子》巡演至今,它以不单单再是一部校园戏剧,它的商业化运作使得这部戏剧成为了一个大众艺术,它具备了某种媒介的特性,在这样一种表达方式的外衣下,去协调其中的方方面面,保证他的文学性的同时,增强可看性,那么这部戏剧所传达出的内涵,是否就能更好地被大众接受?是否如此,高思想价值的戏剧,才会不沦落到仅有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会关注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