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有点禅的故事。

前几年我到某偏僻县参观寺庙。

因为顺风车导航错了的关系,抵达时,已经下午五点多了。

住持正在关门,我厚着脸皮询问:能不能给我逛一圈呀?我从上海好不容易来到这儿的。

住持出乎意料地开明,居然直接把钥匙递给我说,自己看,看完记得上锁,然后把钥匙抛到门里。

我略逛了一圈,没看到啥感兴趣的东西,很快就退了出来。

正想抛钥匙,瞥见住持坐在门槛上喂鸽子,遂恭敬地将钥匙递给他。

他看我也挺无聊的,咱们就聊了会儿。

他问我:从上海来啊?你们那儿的某某寺和某某寺都去过了吗?

我说:去过去过,我正想向您请教个问题呢。

他:不敢不敢,你问你问。

我说:你看啊,你们这儿某寺做得多火呀,门票不要钱,斋饭便宜,不搞商业化,游客却多得很,反而得了很多香火钱。您这儿那么多古迹,门是破的,墙是破的,是上边没给您权力修缮它,还是您不想弄呢?

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反问我:你们上海人,是不是觉得你们的XX寺和XX寺太过商业化了?

我点点头,说是。

他又问:那你觉得,是你刚才提到的那个寺比较好,还是上海那两座寺比较好?不要用理性思考,直接说出感觉。

我:哎?硬要说的话,好像没什么区别,反而我在商业化浓的地方,显得更舒坦些,比如杭州某某寺。

他说:寺庙是否商业化,论的是本心,不是行为。

这边的寺庙他不收钱,看起来很伟大,但如果他的本心是为名,为的是收更多的香火钱,乱了僧人的心,那没什么功德。

那边的寺庙卖这个卖那个,经常被游客们骂商业化,住持也未必不知道自己被骂,但住持有定力挨得起骂,有定力维持得住那么多香火,让僧人们仍能心境澄明,守住戒律,那功德大了去了。

但我的修行还浅,我既不知道前面那座寺庙安的什么心,也不知道后面那座寺庙安的什么心。

前面那样的寺庙我做不好,后面那样的寺庙我没有能力做得好,我就安安静静守着这破庙就好了。

你们千万不要在网上写我,我们有人养的,不差香火,更不可怜。

我若有所得。

他继续说:不要一叶障目,不要容易感动,

我们修行,既要懂出世的学问,又要懂入世的学问,要懂人心!

六祖在圆寂前,那句偈语你知道吗?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兀兀不修善究竟什么意思,你能参透的话,境界就不一样喽。

说罢,他起身向我告别。

以上。

每每想来,仍回味无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