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胜利、作战胜利、战术胜利战争的三种胜利形态都是什么样的?有人说,只要是战争,就没有绝对的胜利,这是真的吗?

今天讲讲战争胜利的真相。大部分人对一场战争的胜利主要看三件事儿,一是消灭了对面多少人,二是摧毁了对面多少武器装备,三是占领了对面多少领土和阵地。

古人对战争胜利的定义: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主张既拥强兵,又以“制止侵陵”为限,才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这些确实是一场战争胜败的关键,现代大部分战争的意义是打到毫无还手之力之后,然后投降决定了胜败,这种胜利其实就是最纯粹的作战胜利。

有一场大家很熟悉的战争,1955年爆发的越南战争,那个时候二战刚结束没多久,世界格局还没稳住脚,美西方又闲不住了,美国想对越南出手。

在1955年发起了作战。美国在那场战争中将越南打得损失惨重,150万越南士兵战死,国内还牵连800万平民伤亡,而美国越南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不过在35万人,从伤亡数量来看,毫无疑问是美国赢了。

可是大家也知道另一件事儿,那就是越南战争整整打了20年,因为美国被越南拖进了战争泥潭无法脱身,最后只好选择停战,撤出了越南,所以美国并没有占领越南,也没有将越南的资源抢夺过来,甚至美国的经济也受到了极大的损伤,那么即使美国杀敌更多,这样又能称得上是胜利吗?

而这种就是没达到战略胜利。真正达到战略胜利的战争可不多,俄罗斯和美国都取得过战略胜利。

在俄罗罗斯参与的所有战争,叙利亚战争是绝对能拿出来说的。2011年叙利亚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本来属于内战,打起来的双方是巴沙尔政府和反对派。

国际上基本都是围观,眼看着巴沙尔政府被反对派打的节节败退,就在快要被推翻的时候,俄罗斯出手。不仅给巴沙尔政府支援了几十亿,也派出了部队到叙利亚支援巴沙尔政府军。就这样巴沙尔政府才扭转了战局,重新夺回了国内的政权。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俄罗斯不是发起国,也不是作战国。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战略胜利。

当时俄罗斯国内很多老百姓发起游行,反对普京支援叙利亚,等到战争一结束,才发现普京的决定有多厉害。

首先,通过这场战争,俄罗斯再次证明了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提升了自己国家的国际地位。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得到了叙利亚这个在中东的坚固盟友,两国到现在一直都相处的非常友好,不管国际上发生什么不好的事儿,叙利亚都坚定的站在了俄罗斯这边。

大家都知道,叙利亚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中心,俄罗斯得到了这个重要的位置驻扎海军和空军的权利。

不仅如此,让俄罗斯的全球战略目的得到质的飞跃的好处,就是从叙利亚租借了塔尔图斯港口,让俄罗斯的黑海舰队也能够因此前进到地中海,这个战略意义可是极其重要的,所以说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完全取得战略胜利。

那么战术胜利又是怎么回事儿呢?闪电战是世界十大最厉害的战术之一,德国也是靠着闪电战,取得过很多次战术胜利。

闪电战在二战前就被创造出来了,是德国大将海因兹威廉古德里安创建的,这个人十分受希特勒的信任,为了让希特勒能够成功的横扫欧洲,他构想出了这个战术。

用空军开路,先将对面的机场、基地等重要区域给炸毁,然后在空军的掩护下,装甲车直接冲进对方腹地,用最快的速度攻下敌方,这个战术不需要考虑对面的地形、实力、人数的,靠一个快字就能取得胜利。

二战时,纳粹德国就是靠着这个闪电战的战术,将丹麦、荷兰、比利时、波兰、法国等国家成功拿下,让德国在二战前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当然,再厉害的战术也会遇到棘手的对象,这个对象就是苏联。1941年,德国对苏联发动了闪电战,原本应该再次横扫苏联,但是却遇上了苏联的大纵深作战理论。

大纵深作战理论对闪电战虽然异曲同工,都是突击,但是大纵深作战理论比闪电战更加的。兼顾从前线到后期,都必须要计划的相当完善才会开战。

于是每次开大都会提前为不同的情况列出作战方法,也有不同的梯队进行配合,这是闪电战没有的。尤其是后勤,闪电战的后勤极其薄弱,基本靠以战养战,如果遇到对方坚壁清野,后勤补给就成了最大的问题。

但是大纵深作战理论十分重视后勤,每次后勤都会跟着作战部队一起出。这也是闪电战会输的重要原因,所以当时德军不管如何凶狠,最后还是苏联取得了战术胜利。

那这一次俄乌冲突,就目前而言俄乌谁取了胜利?

如果暂不考虑战争的结局,就目前而言,从战术上俄罗斯胜,首先控制了乌东四州,将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设置了战略缓冲之地,如果战争持续不和谈的话,目前的前沿阵地就是最大的缓冲地段了。

从战略上而,本想通过兵不血刃的方式,要求乌克兰当一个中立国,不加入北约,但是乌克兰政府铁了心要投向西方,把投向西方、拒绝和谈竟然写入了宪法,从而拉开一年多的军事冲突,至今局势尚不明朗。

所以从战略上而言俄罗斯是没有达成目标。

乌克兰呢?以小搏大本身就是一个不冷静的行为,把国运托付给北约更是不可理喻的行为,无论从战术还是战略上都是输家,唯一达成的任务就是替西方拖住了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