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一去不回,那便一去不回”。这是网文里一句热血而又悲壮的话。在当年我们被其他大国核威胁的日子里,这句话却是英雄们毫不犹豫护国赴死最真实的写照。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但国外的质疑声仍然不绝于耳。他们说中国的核武器是“有弹无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空军、三基部和核工业部三方联合工作组赶到320厂,共同研讨将强—5飞机改装成核弹载机并实现抛投的可行性。研发这种魔改的强—5攻击机,名叫强—5甲。军迷们都尊称他为“五爷”。五爷的极限攻击方式叫“西伯利亚单程票”。当时的强—5甲携带核弹狂飙一号,一旦发起超远程攻击,就没有剩余燃料返航。可以说,五爷起飞就没准备回来。航程就是射程,是远征无归的舍命一击。我们的先辈什么都想过,就是没想过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有着义无反顾的准备,五爷的第一次投放实验还是出现了事故。携带着狂飙一号的强—5甲在飞抵目标后竟然无法投弹。试飞员立即尝试应急投放,也没能成功。面对这种情况,试飞员如果跳伞,飞机携带打开保险的核弹就会坠毁在不可预知的位置,损失无法估量,而且实验数据全毁。当年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

这时,试飞员冷静地向上级说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请求——带弹着陆。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实验基地所有人员进入了地下掩体。塔台上仅留下空军某师师长宋占元指挥强—5甲着陆。最终在试飞员精妙绝伦的技术操控下,飞机划停在跑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总理就做出指示,查明原因,总结教训。带氢弹着陆,创造了世界先例。但这种先例我们不需要。人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1972年1月7日,中国第一颗可以实战的氢弹响彻天际,真正打破了西方列强的核垄断。这次的试飞员还是那位之前舍身迫降的英雄。他就是彝族雄鹰——杨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