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16日下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铁锋分局刑警大队里,警察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司其职,处理手头的工作。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将这一平静打破。

原来这是一个转警电话,是辖区派出所打来,对方说在一幢居民楼的一户人家里,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件。警察不敢怠慢,立刻骑上自行车赶往了案发现场。

只见客厅上满是血迹,一直延伸到卧室,一名中年女教师躺在卧室的地板上,两条手臂被人用利器扎穿,身上刺有十几刀,人早已经没有了呼吸。

是谁这么残忍,会对一位女教师痛下杀手呢?由于当时的证据稀缺和办案条件有限,警方没能及时破案。

直到19年后,一名刑侦技术员通过反复大量实验,将凶手遗留在现场的半个指纹印修复完整后,真凶才成功被擒获。

而令人感叹唏嘘不已的是,女教师的遇害,竟然和丈夫平素乐善助人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教师遇害,凶手是熟人

遇害的女教师名叫严某,与丈夫郭某同在一所学校执教。事发时她一个人在家,丈夫在学校里值班。

当警察和邻居向郭某通知了噩耗后,饶是有了心理准备,可看到相濡以沫的妻子无辜惨死,郭某一时间情绪非常激动,一个人蹲在墙角里抱头痛哭。

民警勘查后发现,现场没有丢失贵重物品,只有一件西服和几百元钱不见了,财物损失并不严重。

在厨房的水槽里,民警找到了作案凶器——一把水果刀和带血的手套,两件物品都被清洗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死者的伤口来看,凶手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将严老师置于死地。

除了凶器之外,室内并没有任何搏斗过的痕迹。房门窗户完好,没有被撬压和破坏,这说明凶手是从大门处堂而皇之进来的。

在房门口,有一个塑料袋装着的一兜新鲜水果,这应该是一位来访客人带来的礼物,进屋后放在这里的。

客厅沙发旁的茶几上,放着一杯清水,很明显,这是被害的严老师用来招待访客的。

从种种迹象来看,凶手和严老师是认识的并且相熟。那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一次礼貌周到的正常拜访,为何会演变成一场无情杀戮呢?

到底是图财、情杀还是仇杀?办案民警一时间也无法敲定案件的性质,只好对与严老师有交集的社会关系进行走访排查。

从工作上来看,严老师是附近某技术学院的一名教师,平时接触的学生、家长、同事很多,案发当天,她都和哪些人有过接触呢?

然而上世纪末的齐齐哈尔,小区内的安防设施比较弱,更没有像今天这样普及的监控摄像头和值班保安,人员随意进出,没有任何记录。

凶手在现场还留下一件血衣,应该是作案时弄脏了衣服,然后换上严老师家的一件西服匆忙逃窜了。

通过这件血衣,民警请教了附近有经验的老裁缝,继而推测估计出了凶手的身高和年龄:男性、25至30岁、身高175至180厘米。

死者家里的那一兜新鲜水果,很可能是凶手拜访时带去的,恰好小区门口的两边有很多卖水果的小摊贩,警察通过走访后,的确有一名摊主有一些十分的模糊印象。

另外,遗留在现场的水果刀并不是严老师家里的厨具,所以很有可能是凶手自己带去现场的。

水果刀上有一个塑料皮套子,上面清楚印有刀具的品牌,警察又通过对现场附近的五金店进行调查,果然有一位店主对凶手有一些记忆。

“一米八左右吧,然后身体挺壮的,大概30岁的模样。我有些近视,那天也没戴眼镜,店里又比较忙,没有仔细看清楚他的脸……”

虽然店主对凶手的相貌没有深刻清晰的记忆,但通过她的描述,可以看出警察之前的判断十分准确。

之前已经推测出凶手和严老师是熟人,现在又有体貌特征的条件作为约束,一个人的交际圈子是有限的,只要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么就有可能是犯罪嫌疑人。

于是,警察对严老师夫妻双方的家人、家族成员、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等进行了摸排走访,可调查结果却显示:严老师为人和善,颇受他人尊敬和爱戴,从来没有和别人发生过争吵,更不用说是杀人泄愤了。

严老师的丈夫郭某是一位古道热肠的教师,有人报复他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在两人的圈子里,也没有符合凶手体貌特征的中年男子。

难道是侦破工作出现了漏洞吗?案件一时间陷入了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调查被害人工作单位的民警传出来一个消息,案发前几天,由于严老师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学校给她发了一笔5000元的奖金。

在当时那个年代,5000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那么凶手会不会是因为谋取奖金,才将严老师杀害呢?

通过丈夫郭某的叙述,妻子的确获得过这样一笔奖金,但拿到现金的当晚就将其存入银行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没有被凶手拿走。

除此之外,严老师所任职的学校是教师进修学校,同时她也是教育系统职称考试的监考教师,对许多人的职称评定起着关键作用。

那么在培训和监考的过程中,她会不会无意中得罪了某一位年轻男性教师,从而招致报复呢?

虽然对严老师的学生展开了摸排,但在当时那个年代,DNA技术还没有起步、视频监控系统尚未普及、交通住宿通讯没有实名制和联网,办案人员只能够通过走访一一甄别。

而严老师从教20多年,桃李满天下,教过的学生遍布整个东北地区,至少有几千人。如今他们在不同的省市工作、生活,排查难度可想而知。

侦察虽然一直在继续,但迟迟没有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这个案件的线索越来越少。在接下来的十余年时间里,负责此案的警察没有放弃,他们在东北、华北地区走访了数十万公里,继续查访了数千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复半枚指纹,19年后擒获真凶

时光冉冉、痛苦难忘,被害人的丈夫郭某度日如年。他原本心地善良、不善言语,自从妻子离世后,就变得更加沉默寡言了。

在以前夫妻俩经常散步的公园里,郭某经常一个人闷坐在长椅上,他总是呆呆地望着远方道路的尽头,似乎妻子真的会从道路那头慢慢向他走近。

案件未破,真凶没能伏法,不能给死者家属一个交代,这也成了当地警察们压在心头的一块心病。

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次十分普通的人事变动,竟让这件尘封已久的悬案有了实质性的转机。

2012年,现任刑事技术教导员的王桂林还是一名派出所民警,这一年的10月,富有临床经验的他被调整到刑事技术大队出任中队长。

原本喜欢钻研事物的他在潜心研究物证库时,偶然发现了这起案件的一张指纹照片,这立马让他来了兴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留在行凶刀具皮套子上的一枚残缺指纹,属于凶手右手拇指,但只留下一半,特征点比较少,整个纹路有些模糊。

由于当时黑龙江省已经建立起了全省联网的指纹信息库,只要录入指纹,就可以查询凶手的身份信息,继而找出真凶。

但因为这半枚指纹模糊不清,又缺乏准确的比例关系,所以不具备比对价值,无法录入指纹库,对破案没有任何帮助。

在此情况下,王桂林没有放弃,他决心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将这半枚残缺的指纹修复,重新赋予它比对价值!

这项工作没有任何的先例可以提供参考,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慢慢摸索,通过观察几千枚指纹,寻找其中内在规律,一点一点往里套,整个过程非常繁琐和细致。

为了履行警察的神圣天职、为了还死者一个公道、为了给死者家属一个安慰,王桂林下定决心要勘破这枚残缺指纹中的秘密。

在平时,王桂林手里还有其他的重要工作要处理,他只能利用自己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来研究指纹。物证库的房间内,不论白天黑夜,经常能看到他忙碌和俯首钻研的身影。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根纹理、一根纹理的恢复下,历经几个月后,一枚纹路清晰完整的指纹图像终于被恢复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入库比对,在黑龙江全省,没有比对到犯罪嫌疑人。

这是因为当时黑龙江的指纹库刚刚建立,录入人员的数量有限,并且没有做到和全国联网,因此这枚被修复的指纹无法从更大的海量信息中进行比对。

针对这种情况,专案组迅速行动:一方面将这枚指纹信息发送给其他省份,并上报给全国库,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查找;另一方面专案组根据指纹信息进行了新一轮的摸排,逐个排查当年与案件有关的可疑人员。

虽然多了指纹这个利器,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是没有发现凶手的任何蛛丝马迹。

周而复始的辛苦工作,一次次失望而归,民警们虽然心力俱疲,但从未想过要放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此时距离案发已经19年了,郭某虽然已经儿孙满堂,但近20年的丧妻之痛,仍旧让他经常独自一人默默流泪。

就在众人都以为此案要再度搁浅时,在全国指纹比对终于传来了一个大好消息:修复的半枚指纹,与浙江一起治安案件采集的指纹比对成功!

民警立刻与浙江公安取得联系,调取了该指纹的身份信息,得出它的主人是齐齐哈尔市的本地居民吕某,现年51岁,年轻时经常在外务工。这枚指纹是他十年前在浙江打工时,参与一起治安案件而被警方采集的。

如今,吕某已定居黑龙江太康,民警查到这一消息后,立刻赶赴他的居住地。

经过两个多月的侦查,民警发现吕某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家里有一家三口,工作是做服装店生意,为人和善,做事挺有担当。

19年前,吕某正好30出头,又是齐齐哈尔本地人,一米七七的身高和健壮的身材,正好与现场血衣推测后凶手的特征相符合。

可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吕某与被害人严老师认识,双方会在案发时间前后有交集吗?

侦查员立刻以吕某为中心展开了更大范围的摸排,终于发现他从1994年开始,在齐齐哈尔某学校附近开饭店。

警方对吕某进行抓捕后,通过指纹和DNA比对,确定他就是19年前杀害严老师的凶手,而他交代的犯罪动机也让人不甚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丈夫乐善助人,没想到引狼入室

原来,当年郭某是主管学校后勤工作的负责人。吕某的饭店就开在学校旁边,不仅经常有学生就近来饭店吃饭,就连学校的一些业务招待也经常在饭店里进行。

因为饭店和学校有财务上的往来,这就使得开饭店的吕某和管学校后勤的郭某逐渐相识相熟。

郭某除了在工作上和吕某有接触外,他还经常请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来饭店吃饭,有时在饭店门口遇到乞讨者或农民工,心地善良、热情豪爽的他也会进行一定的救济,这些吕某都看在眼里。

因为对饭店的经营不善,吕某仅维持两年多后就关门歇业了,他离开齐齐哈尔,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包土地、包鱼塘,准备以此营生发家致富。

可是因为没有经验、盲目投资,那两三年,于某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糕,最后捉襟见肘,连家庭的基本开支都难以维持。

此时,他想到了乐于助人的郭某,决定去拜访一下他,顺便借点或弄点钱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吕某在郭某住所附近买了一网兜水果,又买了一把水果刀揣在怀里,当他听到商贩议论郭某妻子拿了5000元奖金事情时,心里更加激动了。

他带上水果敲开了郭某家的门,因为郭某正在学校里值班,妻子严老师以前也认识吕某,所以没有戒备,给他开门,并倒了一杯温水待客。

当吕某得知郭某正在学校,严老师一人在家时,他立刻凶相毕露,威逼着严老师将钱拿出来。

严老师大惊失色,转身就从客厅往卧室跑,吕某害怕她喊人,让事情败露,冲上去就一阵猛捅,严老师径直倒在了血泊里。

做完这些后,吕某毁灭证据,脱下外套,换上了郭老师的西装,带上抢得的几百元现金逃离现场,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

直到十年前厌倦了漂泊,他才默默潜回老家太康,在这里以小本服装生意为生。

19年来,吕某一直逃避公安机关的追踪,也结婚生子有了自己的生活,可他良心难安,从没有一天睡过安稳觉。当公安机关找上门来时,他很平静地随之而去,这似乎是一种解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