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最权威的报道,央视报道员李真拿着核辐射检测仪去了离福岛核电站1.5公里处检测,显示数值是1.7微西弗,安全标准为不超过0.2微西弗,是安全量的8-9倍。这是隔了1.5公里的距离检测值,那么核电站内和排放到海水中的辐射值是多少呢?我觉得可以注意附近海岸线最近会不会有大片死鱼。海水里的数值估计是几个数量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科普道:李真没穿防护服,没戴口罩其实说明了一切。氢有3个同位素(氕、氘、氚),它们都是氢原子,不同的在氕的原子核只有一个带正电的质子,没有中子,而氘的原子核除了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外还有1个不带电的中子,氚的原子核除了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外还有2个不带电的中子,氕氘氚都是氢原子,原子核外的电子层都只有一层,而且只有一个带负电的电子,化学性质几乎都一样,两个氢原子结合就是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变成水,氘和氚原子是是因为氕原子受宇宙中的高能粒子(中子)撞击才变成氘或者是氚的(地球空气中近70%是惰性气体氮气,剩下是氧气,然后就是不到1%的稀有气体,氘和氚是稀有的气体)。日本的这个核电站就是氚氢,核聚变以后变成氦,释放能量变成电力,氦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很难发生化学反应。日本这个核反应是核聚变,不是核裂变,核裂变是会释放大量高能射线,会毁坏我们的细胞(道理就跟医院里面的CT和X射线检查骨头的道理一样的,会穿透我们的人体,只是医院里面的射线会尽可能控制当量在一个安全的范围)。日本的这个核废水是氚,它的辐射是电子(电荷)辐射,不是射线,氚辐射到人体身上是电子(电荷)辐射,会附着在人体表面,不会穿透人体,就跟冬天人体带静电一样,只需要及时触摸地面导流走这个静电就可以了,只有大量饮用这个核废水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日本宣称排放的氚废水的浓度只有联合国规定的安全饮用水标准的七分之一,排放到太平洋会进一步稀释,浓度会更低,而且这个核废水(氚)的半衰期只有十几年,也就是说30年左右这个氚就衰变了,不是氚了。所以不必要惊慌。反对日本将核废水排入太平洋,在一定程度确实会污染环境,但仅仅限于数值,不至于到威胁健康安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日本人往一个涌泉里吐了一口口水,理论上确实污染了环境,也恶心,但水不至于威胁健康!人家排自己的海域往美国流,又没往你东海倒,不知道你激动什么?而且日本是以海鲜为主的国家,真那么大危害他会这么做吗?国际上也有原子机构给出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以上网友的论断稍显武断,要知道目前全世界核聚变均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一个商业化运营的核聚变电站建成。其次氚气是包含两个中子的,所以它变得不稳定,多出来的一个中子极易跑掉(裂变反应)而释放能量。这个中子即是高能辐射粒子,也就是它,造成对生命体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部(国家核安全局)表示,日本正腐强行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将一己私利凌驾于全人类长远福祉之上,极其自私和不负责任。日方坚称经过处理的核污染水已达标,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海洋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到经济发展,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核污染水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扩散,可能造成局部环境中放射性物质浓度增加,对海洋生态环境及依靠海水生存的动植物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影响人类健康。某些生物物种对放射性物质非常敏感,特别是生命早期阶段,更容易受到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影响。同时,核污染水排放也将影响附近海域的水质,破坏渔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尤其是对严重依赖海洋生态系统的太平洋岛国来说,海洋意味着生命,是民众赖以生存的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危害将是多方面、全球性的,它将长期存在,对人类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覆水难收,遗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