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毛主席抵达南京视察工作,并接见了江苏的政治和军事干部,毛主席叉着腰说道:“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团结,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一定要克服眼前的困难,我期待你们可以取得最终的胜利!”

毛主席离开会场前夕,特意举手告知两人不要相送,这两人在南京颇有名气,一位是南京军区司令许世友,一位是南京学院政委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行动迅速、深得信任

王平的个子很高,甚至比毛主席还高半个头,军中战士都喜欢称呼王平为“大高个”,毛主席则叫他“王大个子”。

由于个子高,王平的腿也很长,加上身形比较消瘦,王平还曾有过“飞毛腿”外号,走起路来迅疾如风,一般人都追不上。

1933年11月,王平跟随主力部队在浒湾八角亭附近阻击敌人,双方整整激战了两个昼夜,均因伤亡过大退出战斗。

战斗结束后,王平被提升为红11团政委,原因是部队伤亡过大,许多指战员都已牺牲,直到晚年时,王平仍对这场战斗仍记忆犹新。

红11团是一支拳头部队,长征期间,红11团经常像尖刀一样,做前锋或后卫,进行迂回或穿插,机动能力和反应能力均属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中大大小小的战役,都留下了红11团军官奋战的身影,部队每次因转移或作战掉队后,王平总能率领红11团奇迹地跟上大部队,“飞毛腿”的称号绝非浪得虚名。

1935年4月,彭德怀指示王平率领红11团先行渡过北盘江,王平率领不满编的一个营连夜出发,当晚便攻占了对岸的敌人阵地。

敌人增援部队赶到时,发起了多轮进攻,准备一举夺回阵地,王平带领红军战士们顽强抵抗,打得敌人落荒而逃。

红军主力部队悉数过江后,红11团又成为了后卫部队,为防止被敌人拦截,彭德怀要求王平务必率领部队在规定时间赶到。

王平和红11团战士由此开始与时间赛跑,竟一口跑了60公里,彭德怀看到王平赶来后,激动地说:“快看,我们的飞毛腿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平不仅赶路飞快,而且拥有极强的政治工作能力,凭借嗓门大的优势,王平总会以极富感染力的口号来鼓舞士气。

二、动员能力、机智过人

1934年4月,王平奉命带领红11团以预备部队的身份,参加广昌战斗,待到国民党军队赶到时,王平立即指挥部队发起突袭。

战斗过程中,敌人飞机和大炮轮番轰炸,一些战士俯地不起,眼看进攻受挫,王平大声呼喊道:“同志们,绝对不能停下来,只要我们勇敢冲过去,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战士们听到王平的号召,纷纷起身冲锋,红军部队如同晴天霹雳一般,进攻的锋芒直接砸在了敌军的头上,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娄山关战斗期间,红11团开始接到的任务是担任后卫,战士们都颇有情绪,王平却安慰大家说有我们表现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部队占领制高点后,红11团又接到了担任前锋的命令,王平趁机大声喊道:“不怕累和苦,再度占领遵义城,坚决消灭敌人!”

战士们一边重复着王平的口号,一边猛烈追击敌人,全团战士足足跑了40多公里,不久之后,红军主力成功占领遵义。

在革命战争年代,王平曾多次负伤,所遇险境不计其数,且每次都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情况,无论是子弹还是迫击炮弹片击中王平,王平都没能在第一时间发觉,直到战斗结束才知道自己受伤。

然而,王平并非莽夫,其智谋也同样过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由于王平是家乡农会的领导人,遂遭到敌人的通缉。

当国民党士兵在村口徘徊时,王平主动上前打招呼,并告知了自己家的位置,等到敌人赶去,王平早已溜之大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初期,王平率领红11团执行牵制任务,但由于电台出了问题,王平一时联系不上部队,只能进入山谷行军。

在山上的国民党军队试探地打了两枪,王平急中生智喊道:“你们哪个瞎了眼,自己人都打!”说完,王平率领部队从容而去。

三、主席改名、解除误会

实际上,王平参加革命时的名字是“王明”,红军长征至陕北后,王平才在毛主席的帮助下改的名字,其理由同样是因为外号。

1935年年底,刚从抗大毕业的王平,准备到红27军担任政委,出发前夕,王平特意找到毛主席,并提出了改名的想法。

毛主席对此十分不解,还表示苏联归国之王明,可是国际代表者啊,王平却坦言说别人总叫自己国际代表,所以才决定改名。

毛主席会心一笑,当即提笔写下了“王平”两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王平担任了许多职务,包括总参谋部动员部长和12兵团政委等职,1955年,王平被授予上将军衔。

然而,进入六七十年代之后,王平数次遭到反革命浪潮的冲击,身上职务也被解除,后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得以复职。

1974年,王平完成前往北京述职的工作后,乘坐火车返回南京,途经武汉时,心情沉重的王平不愿下车访问。

身在武汉军区的杨得志得知此事十分生气,甚至对警卫员大声喊道:“这个飞毛腿,他想要干什么?把他给我绑过来!”

作为王平的老领导,杨得志之所以生气,是因为王平不顾“昔日的情分”,已经来到武汉,却不愿与自己相见叙旧。

最终,杨得志还是放下了架子,亲自乘车来到武汉车站为王平接风,两人相见的那一刻,王平的心情仍十分沉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王平被批的遭遇,杨得志早有耳闻,此刻,杨得志明白王平为什么不愿在武汉下车,遂以打趣的方式来调动王平的情绪。

在后来的交谈中,杨得志不停地安慰王平,称自己和周总理都在关注此事,并告知王平党和国家不会将他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