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提问,据统计,国内的日式餐厅数量大约为7.3万家,市场规模约1802亿元。海关发布对日本海产品的禁令后,这些日料店将何去何从?

媒体的建议是,确保原材料的多样性,缓解对日本海产品的依赖,用其它沿海国家的进口海鲜代替。同时建议日料店考虑转型,引入新西兰、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海鲜菜肴,满足消费者对海产品的需求。

理性的说,建议不错,特别是后面关于用其它国家的海鲜菜肴代替日本料理的做法,尤其值得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日本不负责任将福岛核污水排海的做法,可以说是对整个餐饮行业的一次毁灭性打击,包括远洋捕捞、养殖等行业都受其影响。

你以为受影响的只是日式料理餐厅?实际上最受影响的还是我们自己的海产品行业!

毕竟虽然中国是日本海产品的最大进口国,仅2022年的进口总额就高达870亿日元(6.04亿美元),但相对中国来说,从日本进口的海鲜市场份额实际上很小,要知道去年国内海产品交易额接近万亿规模,日本的这点“小海鲜”,对于中国人的大餐桌来说,更类似于一粒老鼠屎!

有人说我这个是日式餐厅,不是日本餐厅,只是用日式料理的方式烹饪出的美食,食材和日本没一毛钱关系。

要笔者说,你可快拉倒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本次事件影响,日本海产品销量出现断崖下跌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今后国内消费者只要看到接近日式装修风格的餐厅,首先在视觉上就会触发生理性不适,这不是放不放心的问题,而是一旦联想到日本,就自然联想到一种“表面干净、内里有毒”的日式料理刻板印象。

所以,最好的办法,不是日式料理店打出招牌说自己用的不是日本海产品,而是直接改变装修风格,从日式料理直接改成其它国家的海产品料理。

世界上的沿海国家那么多,能做的海鲜美食也有千千万,何必紧搂着日本的臭脚不放?

所以笔者在这里奉劝国内日料店一句:赶紧撤下日式装潢、更换营销策略、重新包装门店品牌、推出全新餐品,和日式料理彻底划清界线,才是今后能维持下去的解决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仅是日式料理店,包括那些品牌带有日本元素的饮料、日化品、服装,明明国产,非要在名字里带个“の”的,奉劝一句,麻溜改回来。

既然日本呼吁大家尊重科学,而不是为了所谓“立场”,那么大家就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达成一致:

从全国范围内全面撤下日式装潢店面,鼓励所有日料店在外观形式上彻底去除日式风格,以免殃及池鱼。所有与日式风格搭边的产品,如果真的和日本无关,赶紧把名字换了。

笔者相信,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海鲜餐饮万亿级市场才有可能从这次危机中转危为安,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