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当下、考量当期成绩的优劣固然重要,但着眼未来、挖掘长期业绩增长的内在逻辑更有价值。

作者:叶冬

编辑:董云峰

8月25日晚,招行交出半年“成绩单”。2023年上半年,招商银行资产总额达10.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93%;负债总额9.7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20%;不良贷款率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784.60亿元,同比下降0.35%;归母净利润757.52亿元,同比增长9.12%。

截至目前,已有8家全国性银行披露半年报,包括2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制银行。而股份制银行营收均同比负增长,平均下降2.96%,其中招行营收同比降幅最少,也好于建行0.59%的降幅。银行业营收增长普遍承压的局面下,一贯以行业优等生著称的招行这份半年报更值得细细玩味。

一叶知秋,2023年一季度,9家A股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营业收入平均同比下降0.24%,已披露的二季度半年报情况也如预料中呈负增长。相较过往的高歌猛进,营收增长的变化,道尽了银行业经营态势的酸甜苦辣,已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经济增长进入新旧动能切换新阶段,不再追求GDP高速增长,国内利率水平持续下行、直接融资加速发展、房地产行业转型调整等诸多因素叠加,意味着银行业逐步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营收增长承压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成为银行业的常态。

面对银行业新常态,招行能否“独善其身”,有哪些“变”与“不变”,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份半年“成绩单”?

存量时代,银行比拼“盈利可持续增长”

存量时代,银行比拼“盈利可持续增长”

根据监管机构披露的数据,当前国内银行业的平均净息差(NIM)已经降至1.74%,跌破监管对银行净息差1.8%以上的“合意”标准。从利润水平来看,银行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3%,增幅较上年同期低6.1个百分点;上半年同比增长2.6%,增幅较去年同期下降4.5个百分点。

银行业是典型的收益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营收盈利放缓,意味着银行经营的容错空间在不断缩小,一旦风险失守,不良贷款率抬头,就可能导致整体经营亏损。相反地,如果在保持适当的规模扩张和营收增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资产质量,降低风险成本,就有可能保持高水准的经营质量,实现盈利可持续增长,就有可能继续满足资本内生需求,为股东产生可观回报。

盈利可持续增长的银行,一定是稳健经营的银行。从成熟市场的经验来看,作为全球银行业标杆的摩根大通银行曾是“低营收、低风险、盈利可持续增长”的典型代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摩根大通银行的营业收入在2010年到2018年之间一直保持在1000亿美元左右,但这8年间,摩根大通银行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使得风险成本从166亿美元大幅下降至49亿美元,带动净利润从174亿美元增长至325亿美元。

再看招行,面对营收增长的挑战,依然保持净利润高速增长,增幅接近两位数,其一贯坚持稳健经营的理念功不可没。从半年报来看,招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依然可以让市场放心。

截至上半年末,招行不良贷款率为0.95%,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国内大中型银行领先行列;一些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关注贷款实现额率双降,逾期贷款占比较上年末也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继续保持在448%的高位。

同时,招行也经受住了房地产风险集中暴露的考验。上半年,招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了1.46个百分点。但招行管理层在6月的股东大会上曾经表示,房地产贷款拨备比率超过公司贷款平均拨贷比的两倍,高比率的拨备覆盖足以承受前期房地产不良贷款的压力。招行房地产贷款规模较上年末减少187亿元,占公司贷款比重较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承担信用风险、不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业务余额分别下降5.88%、17.58%。在国家房地产政策暖风频吹下,伴随房地产风险的出清,招行的资产质量有望更加健康,将为盈利增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业务发展“轻重并举”,经营业绩边际改善

业务发展“轻重并举”,经营业绩边际改善

数据显示,招行的主要经营指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ROAA和ROAE分别为1.45%和17.55%;零售金融对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贡献分别为55.45%和56.97%,贡献占比进一步上升,非息收入占比保持高位,为38.92%;高级法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9%和14.99%。

事实上,经营指标只是结果,背后的支撑是“轻重并举”的业务发展。

从存贷款增长来看,上半年,招行客户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37%,其中付息成本较低的活期存款和核心存款增速分别达到8.65%和12%;贷款及垫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59%,其中定价较高、资产质量稳定的零售贷款增速达到5.1%;净息差(NIM)为2.23%,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招行行长王良曾表示,以信贷业务为主的重资本业务是银行的一项基本能力,是银行吃饭的本钱。纵观银行业发展历史,信贷业务能力从来都是决定一家商业银行基本面是否优异、经营表现是否出众的关键变量之一。在当前优质资产稀缺的宏观背景下,信贷业务能力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顺应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复苏趋势,招行信贷规模稳步提升且结构持续优化。截至上半年末,公司贷款方面,制造业、绿色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占公司贷款的比重较上年末分别提升了1.94、0.14和0.35个百分点;零售贷款方面,零售小微贷款、消费贷款余额占零售贷款的比重分别提升了1.39和1.83个百分点,有效弥补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缺口。

非息收入尽管仍同比减少2.71%,但相较一季度6.13%的同比降幅,已大幅改善。财富管理等轻资本业务的市场竞争优势也在持续巩固。

从轻资本业务发展来看,零售AUM、资产托管规模分别较上年末增长5.9%和3.99%,均稳居行业第一,AUM结构持续优化,资产管理规模4.41万亿元,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也优于行业表现。拆解财报可以发现,招行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一些重点业务、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提升。

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财富管理业务,招行在半年报中也展现了一些新打法,一些经营理念仍然是开市场之先。比如回归银行“存贷汇”业务本源,打通客户“现金管理”到“财富管理”的链路,上半年财富交易客户复购率同比提升5.12个百分点。比如持续深化“招商银行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这是中国银行业首个资产配置品牌,在该体系下进行资产配置的客户达865.1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45%。再如重视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财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得益于优异的基本面支撑和灵活调整的经营策略,招行二季度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边际向好。

数据显示,二季度单季招行营业净收入、非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0.88%和1.19%,均实现扭负为正,净利息收入继续保持正增长;二季度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52%,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7个百分点。

夯实客户、金融科技、负债成本竞争优势

夯实客户、金融科技、负债成本竞争优势

长远来看,客户、科技水平和息差水平是决定银行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

客户是经营的源头,是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是强化规模效应,提升经营效率的核心,低成本负债是保持稳健经营,不为短期压力所动摇的底层支撑。

数据显示,上半年招行零售、公司客户总数分别达到1.9亿户和264.85万户,较上年末增长3.26%和4.85%,其中零售金葵花以上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7.19%,公司客户新开户22.90万户,继续保持量质并重增长;年化平均存款成本率1.61%,延续低成本优势;金融科技投入52.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21%,两大App月活跃用户(MAU)达1.11亿户,继续保持行业领先。

招行相关人士表示,招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以“人+数字化”的方式不断强化优质客户拓展与经营质效;依托丰富的服务场景和专业的服务能力,持续沉淀客户低成本存款;依托稳健的营收规模增长,不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通过客户、科技和负债成本优势相互转化、相互支撑,招行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化的发展能力。招行仍然保持稳健的经营风格、出色的风险管理能力、稳固的竞争优势,“优等生”的底色都没有改变。

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银行业将面临更多新挑战。中国经济短期内仍在“波浪”“曲折”中前进,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银行业利率持续下行态势不减,“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也可能是大概率事件,银行业息差或将持续收窄。近期下调公募基金相关费用,未来降费或将涉及更多领域,进一步考验银行非息收入增长。

王良曾经形容银行经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考验的是谁能跑到最后。当前市场环境下,对上市银行而言、对投资者也罢,都是一个备受考验、备受煎熬的“黑障时刻”,立足当下、考量当期成绩的优劣固然重要,但着眼未来、挖掘长期业绩增长的内在逻辑更有价值。毕竟投资不是投机,靠的不是轮盘赌的运气。谁能把握那些战略前瞻、执行坚定、差异化优势凸显的优等生,谁就能搭上价值投资的快船,穿越市场的迷雾,迎来阳光灿烂、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