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1年的一个夜晚,孤灯残照,细雨滴答,仿佛要在窗外淅淅沥沥个不止。而这雨声,却又如无尽的哀怨的音乐一般,把一个人的孤独弥漫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

这个人就是白居易,他在这样充满忧愁的屋内,躺在黑漆漆的暗夜,听雨声绵绵。而空气中湿润的凉气,飘满了整个房间,让白居易感觉到些许凉意,更让他觉得自己仿佛与世隔绝了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一直下,时间却仿佛停止了一样,白居易辗转反侧,始终难眠。于是旧日的思绪开始撞击着他的大脑,过往的一切记忆沉沉浮浮,轮番上场,如电影一般,一幕幕让人难以忘记。

这一幕幕的记忆,如浮现在他脑中的电影,播放着无数白居易曾经熟悉的面孔,他们欢笑着、哭闹着,爱恨交织,喜怨参杂,眉眼间满是生动的表情。

在这一幕幕的幻影和记忆中,有一个天使般的少女占据了白居易的主要回忆,这个天使般的少女就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湘灵。

此时,潇潇夜雨洒江天,仿佛有意地下个没完没了。白居易百无聊赖,慢慢地沉溺在与湘灵的一切往事中,无可自拔,情到深处,他竟然披衣下床,写下了一首思念初恋的诗。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深情,非常的凄美,读后令人感叹无限,唏嘘不已。这首凄美的诗便是《夜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这首诗,到底有几许情深。

《夜雨》赏析:

夜雨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居易这首诗直抒胸臆,抒发的感情更是简单明了。在诗的前几句中,诗人说:“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在我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我深深思念的人,她在不知名的远方,隔着千山与万水。我与她一眼万年,那种感情永远难以释怀,仿佛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

诗中的这个“所念人”,就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湘灵。据说,白居易大约在11岁就已经认识了这位湘灵。那时候,白居易的家乡战乱四起,为了避免战祸殃及,母亲带着年仅11岁的白居易离开家乡,与他在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做官的父亲白季庚住到一起。

而在徐州符离的白居易的父亲,与湘灵一家正好是邻居,这样一来,白居易也在无意之中成了湘灵的邻居。就这样,11岁的白居易轻易地认识了八岁左右的湘灵,而且他们很快变成了无话不说的玩伴。

这个年纪的白居易聪明好动,此时的湘灵也是非常的活泼可爱。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这一对可爱的少男少女之间,渐渐产生一种美好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就是人们常常所说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七八年的时间转眼间就飞逝而去。此时的白居易已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变成了一个19岁的翩翩少年,湘灵也由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变成了一个含苞待放的亭亭少女。当初的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也变成了此时青涩甜美的初恋。

这样的初恋纯真、圣洁,不受红尘俗世的一丝污染,没有成年人世界里的一丝欲望和杂念。这时候的白居易,为湘灵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歌,其中最为出名的要数《灵女》。

白居易的这首《灵女》高度地赞扬了湘灵的美,这种赞美算得上是不加掩饰、浑然天成,其诗如下:

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邻女》

尽管白居易与湘灵的爱纯白似雪,但在这个世界上,越是美好的东西,失去时越是让人心疼,爱情更是如此。眼看白居易与湘灵的恋情正要步入佳境,难舍亦难分。但是为了白居易的生计与前程,公元798年,白居易的母亲不得不让白居易离开了符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虽然人离开了,白居易的心却还在符离。为此,白居易一路上写下了许多诗歌,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湘灵深深的思念,其中的一首《寄湘灵》写得极为深情,其诗如下: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可见,白居易对湘灵是怎样的爱恋,怎样的不舍。一字一句,字字思念,句句关情,令人动容不已。但是,尽管白居易对湘灵情深似海,感天动地,却是无论如何也感动不了他的母亲。

公元800年,也即是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终于高中进士,忍不住内心激动的白居易回到了符离。他以为这一次可以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了,可是当他恳求母亲让自己娶湘灵为妻的时候,母亲断然拒绝了他的请求。

公元804年,昔日的翩翩少年白居易已经成为了大唐的校书郎,因为工作的需要,白居易一家不得不西迁长安。这一次,白居易拿出了所有的努力和勇气,再一次请求母亲准许他与湘灵的婚事,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白居易仍然被母亲无情地拒绝了。

白居易很是无奈,他一心想娶的是自己心爱的湘灵,然而对他母亲来说,她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堂堂的大唐官员,至少要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子,那才符合她儿子的身份,而湘灵仅仅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孩,白居易娶了她显得不伦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白居易的忧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汴水流, 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思悠悠, 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不过,明月人倚楼的愁绪依然在继续,时光也依然在飞逝,转眼间白居易已经37岁,痴情的他仍然没能忘掉过去,但是在母亲的催促下,他最终还是经旁人介绍,娶了同僚杨汝士的妹妹。但是,白居易尽管结了婚,尽管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往前走,但是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爱,岂能说忘就忘?

七年之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杨夫人与随行。可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去江州的路上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此时40岁的湘灵仍然还没有结婚。

久久未婚,不知道湘灵是在坚守当初两人发下的誓言?还是在等待当初那个要娶她的翩翩少年白居易?总之,在久别重逢之后,饱受沧桑的两个恋人竟然忍不住聚在一起,抱头痛哭。

所以当暗夜里的白居易想到此处,想到那难以再见的初恋,想到了今生错过的最不应该错过的人,白居易写下了“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而这两句诗一写下,白居易就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就连我们今天读了也有一种忍不住想哭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到了诗的第五句至第十句,诗人说:“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她所在的远方他乡,寥阔无边,即便生有一双翅膀,也难以达到她的身边。不过,虽然路途遥远,我却是没有一天不登高望远,没有一天不远望她所在的方。然而,越是日日远望,心中的忧愁苦闷越是难以排解,心中就无时不刻地挂念着她。特别是在这孤灯将尽的残夜,我更是独自一人坐卧于空房之中。”

到了诗的第十一句和第十二句,诗人写下“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这两句是说,秋天尚早,什么时候来临尚未可知,但是人一旦心怀愁绪,就会感觉此时的风雨,无限苍凉,胜过秋日的凄冷。

这两句诗融情于景,因景生情。风雨本身并无感情,但是在此情此景中,风雨也变得极为有情。因此,即便此时的风雨不是秋日的风雨,诗人也感觉是秋日的风雨,而这种风雨,给人一种寒气袭人的感觉。其中的“苍苍”二字既是对此时风雨的描写,又是对诗人此时心境的烘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句诗由直接描写一下子变成了间接描写,无一字说到思念之情,却又字字关思念之情,把诗人对初恋情人的思念向高潮推进了一步。

到了诗的最后两句,“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是说:“如果不能像苦行僧一样忘却凡尘俗世,谁又能够忘记曾经的最爱,谁又能忘掉那曾经刻骨铭心的思念?”

这最后一句可谓是画龙点睛似的总结,描写了对初恋情人湘灵此生都无法忘记的爱。这种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把诗人对湘灵刻骨铭心的爱恋和感情推向了高潮。至此,一首传诸后世的名作就这样完成了。

纵观整首诗,它承袭了白居易一贯宏大、简单、精妙的风格,这样的风格正符合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所以本诗即便是描写爱情,但它却不像绝大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缠绵,而是直抒胸臆,大气自然,情感所至,浑然天成。

而在白居易的诗词之外,母亲是他感情的主导者,因为母亲的干预,白居易不得不与自己喜欢的湘灵分开。高中进士之后,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母亲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他娶自己的初恋情人湘灵,造成了他一生的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人不为自己的子女而付出或者思虑。他们倾尽一生,把一门心思放在自己子女的教育和前途上;他们一心为子女筹谋策划,盼着自己的子女一帆风顺,少走人生弯路,少受人生之苦。

天下父母,也都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给自己子女,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这么做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子女的内心世界,忽略了子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东西。

因此,当白居易的母亲这么做的时候,就酿成了白居易与湘灵的爱情悲剧,尽管白居易与湘灵都没有错,但因此而造成的结果是白居易错过了湘灵,湘灵也错过了白居易,而这一错过,就是一生。

白居易这一首经典的千古绝唱,就反映了这一充满了遗憾的爱情,环顾我们今天的社会,人生中何处没有这样的错过呢?这样的无可奈何呢?人生处处有错过,但是如果我们能从像白居易这样的遗憾中汲取教训,那么我们的爱情我们的人生,或许会有许许多多的精彩,从而避免了许许多多的悲剧。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