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战争神剧”估计大家都不陌生,从手撕鬼子到战场谈恋爱,剧情是怎么爽怎么来,至于逻辑和演技则属于根本没法看的程度,以至于不少人都说它们为了“爽”连脸都不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鬼子前容我补个妆

这这个背景下“神剧”从最初的盛极一时很快就被喷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之后连着好几年国产战争片的票房都不怎么样,这个现象一直到《长津湖》上映才有所好转,按理说人类的审美都是相通的,在国内都不受待见的战争神剧肯定更不受外国人待见,毕竟人家也不是中国人,没必要为他人的历史买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声演员挑大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情戏也必不可少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上面这部国产战争片《龙之战》打眼一看就有点神剧的影子,不但演员选了“非主流相声”演员曹云金,而且女主故事线也是一言难尽,妥妥的神剧框架,内容讲述的是当年晚清名将冯子材在镇南关抗击法国侵略者的故事,题材相当小众,果然一上映在国内反响平平,连一点水花都没激起来,我估计大部分人可能直到今天也没听过这部片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影片题材是镇南关大捷,相当小众

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中国电影频道官方把这部影片上传到了油管上面,结果出人意料的却迎来了口碑和流量的双丰收。一部连英文字幕都没配的国产战争片竟然在油管上斩获了2000多万的播放量,秒杀一众国产高分大制作,成了国产片在外网宣传的一个里程碑式的电影。要知道中文电影在外网属于绝对的小众,播放量突破100万都非常少,至于两千万级别的庞然大物已经不逊色于欧美的主力大片了,可以说这部片在外网真的算“赢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成绩在外网中文片中可谓妥妥的NO.1了

更离谱的是影片下面的评论出奇的好,老外们简直把这部剧夸上了天,有说情节精彩的,也有说民族精神荡气回肠的,更有甚者说自己一边看一边哭,为中国军人的英勇哭红了眼,那场面说他们集体成了“精中人士”都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一边倒的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评论区给夸的估计导演都要不好意思了

这部电影的反馈好到什么程度?好到最大的差评竟然是因为影片没给配外文字幕!导致不少国外观众是在完全听不懂台词也看不懂字幕的情况下看了2小时的默片,但即便如此他们给出的评价依旧非常高,认为这部《龙之战》简直是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反殖民战争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初只有中文字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情设定也很俗套

但实际上这部片子真的没有这帮外国人吹的这么好,之所以能在外网流量爆棚主要还是占了一个内容真空的优势。因为世界舆论霸权依旧掌握在欧美手中,在这个环境下根本就没人站在殖民地受害者的角度去拍摄这种以反击侵略者为主要宣传题材的电影,全世界受过法国欺负的国家可太多了,其中又以东南亚和非洲为最,不少殖民地国民对法国的仇恨可谓不共戴天,只是苦于没有人投资专门给这些小国拍电影罢了,于是当地人只能将这股怒火埋入自己内心,现在中国这部《龙之战》一出简直是睡觉送枕头,这帮受过法国欺负的小老外可谓群情激奋,小国寡民哪见过这么爽的片啊,看了后简直灵魂出窍,于是就有了开头这超过2千万播放量的神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外国友人这么给面子那咱们官方肯定也不能掉链子,于是英语、日语、德语、马来语、印尼语等等版本纷至沓来,截止发稿时间这部龙之战已经上架了9个版本,总播放量接近5000万,妥妥的国产神剧一哥,比什么反思类的夺奖片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毕竟这个世界有70亿人,而西方国家人口一共才10亿出头,只为讨好他们的审美始终是小众的艺术,广大亚非拉人民有60亿人,他们的“神剧”需求又有谁来买单?届时陶冶了如此多观众,收获这么多好评的影片究竟还算不算神剧?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