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的优势,也许并非优势!
许多信阳网友认为,信阳有山有水,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较适合发展文旅产业,打造为一座“旅游城市”。然而如此多年过去,令许多信阳网友失望的是,信阳没能达到期望值。
难道真的是因为信阳未在文旅产业用心规划,大力投入发展,才未能令信阳文旅产业崛起吗?
笔者以为,大家所认为的“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并不一定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也非成功打造旅游城市的必然条件。
“文旅”是一种“消费产品”,解决的是人的“猎奇”需求(求知欲),而作为需求产品就要面对需求的“流量池”与竞争问题。

国内相对知名的旅游城市及景点,有北京、洛阳、开封、西安、三亚、上海、南京、神农架、呼伦贝尔大草原、泰山、长白山、敦煌、庐山、西湖等。
北京、洛阳、开封、西安、南京等城市因为几朝古都,切入的是国人的“念古”情怀;上海切入的是国人对“国际大都会”城市的“憧憬”;神农架切入的是国人对古神话及原始森林的神秘的“探索”;三亚切入的是国人对滨海沙滩、海浴等浪漫生活的“追求”;庐山、西湖等切入的是国人对古诗人(名人)笔下名篇绘制美景的“印证”...。
但这些知名城市与景点,无不是出现在教学的历史课本、语文教学范篇或频繁出现在知名影剧之中,也都位于最顶级的超大“流量池”之中。
例如庐山,出现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而西湖又多次出现在苏轼、郁达夫、杨万里、叶绍翁等名人名篇之中,并出现在中、小学教学课本之中。其实相当于“名人代言”、“教学平台推广”,尤其教学平台推广,不仅“曝光全覆盖”,而且于年少时期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例如山洞、大峡谷、长白山、大海、沙漠、草原、原始森林也时有出现在影视剧之中,不仅实现高曝光,同时也因为影视剧,在景中融入了故事,实现情、景相融,容易引起国人共情。而且这些情景在国内也属于稀有自然景观,更符合人们猎奇的需求。
然而信阳的景区并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及流量优势。而相对知名的“鸡公山”、“南湾湖”既没有名人名篇推介,也未进入到教学历史课本,在与更多的山水景观PK时,也缺乏明显的优势。
发展“文旅”产业,首要考虑的就是需求“流量池”,然后根据需求“流量池”定位设计旅游产品,并策划设计推广。
信阳虽然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也只是切入了“普通流量池”,而鸡公山号称四大避暑胜地,“避暑胜地”切入的也只是比普通流量池略大的池子而已,更何况避暑胜地中有承德山庄,清朝“皇家避暑”胜地(名人效应)。而鸡公山若将“洋人”作为噱头又有些不合时宜。
而且开封、西安等城市,即使如此曝了,还如此努力的做故事场景。而值得一提的是,三亚、张家界、凤凰古城、九寨沟等景区在营销方面做的较为成功。三亚切入了浪漫、休闲(度假、养老),凤凰古城切入了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九寨沟切入了大熊猫、奇特的自然景观等等,然而于早期就已经借助网络曝光,晋升为最早一批国内一线“景点”。
然而现在,网络已经极度发达,但是因为早期形成的格局已经稳定,而且各个景区都在努力地创新,导致那些原本不知名的景区更加艰难。而信阳近几年,并未借助网络做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尤其各个城市都在主张打造旅游城市。
信阳有的景观公园,原本缺乏景观的城市,也在疯狂地造景观;你看到别人的玻璃栈道火了,更多的城市都在搞玻璃栈道;你看到别人的摩天轮火了,更多的城市已经都在上马摩天轮项目;你看别人做历史故事演绎项目,已经有大量的城市都在做故事演绎项目。
景点的同质化愈发严重,竞争压力也愈发大,想要异军突起也越来越难。
有网友认为,信阳应该利用好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然而再好的产品也需要宣传,更何况想要创新,更是难上加难。
信阳既没有历史名人代言,也未进入教科书,更没有影剧宣传,就连全国网络热炒都未进行过;虽然山多、水多,但也多只是普通山水,缺乏足够潜在猎奇需求流量的奇山、奇水。也因此信阳的旅游产品一直在较小的需求流量池内,即便模仿网红城市,开展了网红项目,但也多只是满足下本地人的猎奇需求,至于影响到其他省市,本来就缺乏异地推广,更不现实了。
此时,信阳再大力投入发展旅游业,似乎有些不适合了!(信阳地产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