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军事技术发展到现在,由于有了陆海空天电全套的战场感知系统和先进的数字化指挥通信通系统,已经完全做到了发现即摧毁的能力。

美国在这方面一直是遥遥领先并且不断创新。自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空投的精确制导炸弹和战斧导弹为标志,新的战争模式出现了。但是伊拉克是一个小国,面对美国率领的多国联军部队,被打得溃不成军。再到使用空军连续无差别轰炸南联盟78天,再次创造一个神话:不使用陆军,就是一个国家屈服了。那时是美国的高光时刻。从此全世界各国都痴迷于精确制导弹药尤其是机载精确制导炸弹和巡航导弹的研发,大家都忘记了战争之神:火炮。

俄乌之战,是苏联解体之后第一次出现的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俄罗斯一直是公认的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乌克兰是弱小,但是有美国领导的北约集团提供实时的战场信息情报和源源不断的军用物资,占了很大的优势。俄罗斯由于缺乏先进的空中预警机等侦察手段到现在也没能获得在乌克兰的绝对制空权。俄罗斯空天缺乏先进的精确制炸弹,空地导弹价格昂贵只能用于高价值目标,不可能用来大范围火力洗地。因此在对乌军阵地空袭时还只能使用铁炸弹、火箭弹,导致空天军损失较大,且支援效果不佳。但是俄罗斯胜在:实力雄厚,回旋空间大。因此打了一年,双方成了僵局。

但是火炮这个近几十年来被大家忽略的这种武器,在俄乌之战中的表现令大家瞠目结舌:难道发展了几十年,战争的终极方式就是炮战?事实是,到目前为止炮战在这次战争中占据了C位。俄军炮弹多,一天打5万发。乌军炮弹少,一天打炮弹5000发。乌军的火炮中表现最抢眼的是海马斯远程火箭炮,使用制导火箭弹射程高达70公里。借助北约提供的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可以及时的获得俄军高价值目标的准确坐标,给俄军的兵力集结、后勤支援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一度因为弹药库被海马斯火箭炮摧毁,导致前线没有炮弹而不得不撤退。

这还是美国限制,不提供射程更远的火箭弹,如果射程达到了200公里、三百公里,俄军面对这一无时无刻不在的威胁,怎么应对?这种火箭弹还是比较贵,一发是10万美元,因此也是只能用来打击高价值目标。美空军使用的250镑重的小直径精确制导炸弹一枚也要5万美元,这还不算出动战机的各项费用。更何况空军战机无法做到实时的火力打击。从乌克兰战场看,现在都是快打快撤的装备,机动能力强,对火力响应速度要求高。能做到火力响应速度快、威力大、精度高,还要价格便宜,实战操作易上手,只能是身管火炮了。

当前的主流155mm火炮各项性能指标已经到了极限。为了提高射程使用了火箭增程和超燃冲压发动机两种技术。火箭增程,技术相对成熟、可靠,射程可以提高到100Km以上,但是装药量大大降低,威力大打折扣。超燃冲压发动机增程,虽说可以使射程增加到150千米,但是装药量减少到6到7千克,威力大减,无法摧毁坚固目标。

因此要实现打得远、打得准、威力大,就要用大口径火炮,因此203mm火炮就成了首选。

203mm高爆榴弹装药量为19千克,几乎是155mm高爆榴弹装药量(11千克)的两倍,因此在威力方面远远超过后者。203mm弹丸容积更大,改装成各种型号的增程弹、制导弹和末敏弹,将这些新型弹药的技术优势发挥得更充分。发展出203mm冲压增程弹,按照155mm冲压增程弹的标准,其装药量仍然可以达到约10千克,与现在155mm火箭增程弹的装药量类似。

一战时期德国人研发的巴黎大炮,发射210mm的炮弹,初速910米/秒。为了打得远,优化弹道后,以53度仰角发射,直上4万米高空,利用同温层空气稀薄的特点最大限度减小阻力,实现了120公里的射程。

以此为参考,炮弹进入万米高空之后将进入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状态,主要是在4万米高空以6倍音速飞行,300公里的射程是保守的,最大射程完全能达到500千米,装药量10千克的冲压增程弹,这样的参数是155mm炮弹无法达到的水平。必要时为了加大射程,可以适当减少装药量。

203mm炮弹的威力有多大?我们可以参考二战苏联的B4榴弹炮“斯大林之锤”。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中,当时苏联红军主力从卡累利阿地峡方向杀进芬兰,结果在芬兰军队预先使用高标号水泥修筑的坚固的永备工事群组成的“曼纳海姆防线”上吃了大亏。只携带有152毫米以下口径火炮的苏军难以摧毁芬军火力点,导致部队久攻不下,而且伤亡惨重。在1940年2月1日至3月13日最后阶段的作战中,苏军共投入20多个B-4炮兵连,进行了多达270余次压制射击。待苏军将士们冲上阵地时,基本没人了。1944年6月10日的列宁格勒战线上,由维德门德科少校指挥的2个B-4榴弹炮连摧毁了用钢筋混凝土加固的地下碉堡,其中1发炮弹打穿地下三层楼板后才爆炸,以至于德军士兵惊恐地将B-4榴弹炮称为“斯大林之锤”。由此可见火炮威力。这炮的炮弹出口速度只有607米/秒。就是直瞄射击时击中目标时速度也就是500米/秒。从4万米高空落下的203mm炮弹的速度怎么也有800米/秒吧,如果再使用针对坚固目标的穿甲弹头,那威力得多大呀?

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研发了W90式203毫米榴弹炮,该炮口径为203.2毫米,初速933米/秒,射速1-2发/分。发射的弹丸重量和射程分别为:底凹弹,弹重95.9公斤,最大射程40公里;底排弹,弹重100.1公斤,最大射程50公里。

我们在此基础上,使用现在的新材料新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可以使其性能进一步提高。

利用已经成熟的PCL181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系统的软件硬件,以运输东风16的越野卡车底盘作为底盘,可以整合成203mm45倍径的数字化卡车炮系统。

这样的火炮系统在我国的用武之地在哪里?第一是南海的南沙三岛,第二是对印度方向,第三是解放台湾用。由于第二、第三的使用方向和效果完全可以参考俄乌之间的炮战就可以理解:实时打击敌人后方的战略要地、后勤保障的关键点、弹药库、部队集结点等。主要讲讲在南海的运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我国的永暑岛、渚碧岛、美济岛上各部署一个炮兵营,配上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负责侦查和太空中的侦察卫星相互配合,可以对南海的各类目标实现准确识别和精确的定位。我军就可以对整个南沙群岛海域实现绝对掌控。从图中清晰地看到500公里的射程,完全覆盖了南沙海域的范围。美国租了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军舰只要一出港就处于我军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美国的航母舰队就再也无法在南海海域“自由航行了”,因为我们的大炮也可能”自由走火”。一个营12门203mm榴弹炮一轮齐射,打到航母上航母就失去了作战能力,打到任何一艘伯克级驱逐舰上,不沉没也得重伤,一个航母编队也扛不住几轮打击。这样还可以为我军的战略核潜艇保驾护航。

既控制了一个亚洲最重要的贸易航道,同时强化了对我军战略核潜艇的堡垒区的保护能力。如此重大的战略威慑能力,只是三个由强大的战场感知能力的数字化指挥通信系统加持的数字化炮兵营。

新军事革命不仅仅是研发全新的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使用新的技术对老装备进行现代化改进,利用其优势配合新技术的应用,在低成本的基础上获得新生。